他用脚步踏寻文化遗迹!途中遭遇意外被截肢,却依然行走在寻觅的路上

他以一己之力,历时17年,为文化遗迹留存当代样貌。

“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研讨会日前在作家书店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指导、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

韦力坐在研讨会现场,如果不说,很难发现他安了假肢。2013年,他在河南安阳一所古寺寻访古迹,不幸被突然倒塌的大石碑砸中左脚,因伤势严重不得不截肢。尽管如此,韦力依然走在踏寻文化古迹的路上。

有所改变的只是,“假肢走台阶还能行,若走斜度太大的坡,就有困难,为了这样的寻访,必须请朋友想其它的办法。”

“觅系列”已出版6部

“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以历史上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线索,寻觅探访他们留存于今的遗迹,希求保存中华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传播中华文明,尤其是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部分。

目前,该系列已出版6部,包括《觅宗记》《觅诗记》《觅曲记》《觅词记》《觅文记》《觅经记》。

《觅宗记》是对佛教八宗一派遗迹的寻访;《觅诗记》是对古典诗家遗迹的寻访;《觅文记》是对古代文章大家的遗迹寻访;《觅词记》是对历代词家的遗迹寻访;《觅曲记》对历代曲家与小说家的遗迹寻访;《觅经记》是对历代经学家的遗迹寻访。每部配以善本书影与寻访实景照片插图。

韦力壮游华夏山河,追索大师遗风,对中华古典文化悠悠数千年的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专业又亲和平易的脉络梳理,探索出一种“人物生平所处历史语境与实地寻访游记相结合”的不可复制的模式。

他的这种写作,既是对文明的保存,尤其是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部分,也是对现代中国的留影。

研讨会现场,韦力深情回忆起近十年来他靠着自己的双腿走遍全国,一一寻访历史人文遗迹中的坎坷与感受。他说,“对古人的每一处遗迹做实地寻访,这是很难想象的行动,寻访之地有许多是早已湮没无闻,经探访才得以挖掘,还有许多地方人迹罕至。我以文字与数千张实景照片,留存古迹,也是为了记录当今中国现状。”

历时十多年的历史文化寻踪之旅

谈到“觅系列”缘起,韦力说:1997年前后,某杂志刊发的一篇关于藏书楼的文章中图文存在错误,激发了他亲自认识藏书楼的冲动。他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共找到古代藏书楼140余座。

韦力表示,“在寻访藏书楼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历史遗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相关的历史人物都是令我耳熟能详者,甚至是如雷贯耳的古人,这种状况令我痛心。”

于是,从2008年开始,他决定将历史遗迹寻踪的范围从古代藏书楼扩大到中国传统文化,将历史文化寻踪之旅分为十二大类,分别为:经学、佛教、诗歌、词、文章、曲、宋明理学、书法、绘画、史学、道家与道教、西学东渐。

 “觅系列”作品就是在他寻访过程中诞生的。韦力感慨,按照原来的打算,完成“觅系列”需要12年时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最终完成至少还需要三年多时间,这样加在一起,该系列完成至少要超过15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徵表示,韦力以自己的足迹串起中华传统文化史上闪亮的文字,勾勒出中华古典文化的轮廓。整套书呈现的就是中华古典全貌,甚至包括中国文化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

在他看来,“文化是需要慢慢累积的东西,我们祖先有怎样的思想?对人类文明有怎样贡献?谁给了我们这份遗产?中间有多少曲折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去梳理、书写、留存这样一份记忆,我们将与韦力先生携手把‘觅系列’继续做下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