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黄了,摩拜卖身,哈啰逆袭,共享单车的战役进入“下半场”

9月17日,哈啰出行在成立3周年之际宣布其注册用户数达2.8亿,并仍在快速增长中。

成立3年来,哈啰的业务也从单车扩展到了共享助力车、顺风车等。其中,哈啰单车入驻全国360多个城市,累计骑行总里程达189.8亿公里。

自2015年共享单车上线,经历了2016年资本的疯狂涌入,2017年诞生超70多家共享单车品牌,终在2018年进入寒冬。

2019年,在一系列混战后存活下来的共享单车形成了以阿里、美团、滴滴为首的巨头割据局面,进入了“下半场”的战役。

共享单车普遍涨价,月卡、季卡成香饽饽

不少市民发现,从今年3月起,共享单车的主要玩家哈啰、摩拜、青桔等品牌在全国各城市纷纷掀起涨价潮。

以上海为例。 7月26日,摩拜单车宣布起步价变为1.5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距离其上一次调价只过去了两个月。

随后,哈啰单车也宣布从9月9日起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为1.5元/15分钟,骑行每15分钟收费1元,是原来的2倍。

目前,青桔单车尚未在上海涨价,依旧维持着起步价1元/30分钟,每半小时收费1元的价格。但从数量上而言,青桔单车完全不敌哈啰和摩拜单车。

消息一出,有网友表示:这还不如坐公交呢。

也有网友提到:可以购买月卡。

以哈啰单车为例,用户可以按需选择不同的月卡、季卡,在原先的价格上,随机还带有优惠。

算一笔账的话,如果周到君每天上下班要骑10分钟的单车,一天就是3元,一个月以20天算就是60元,20元的不限次月卡看起来就十分划算了。

巨头纷纷投资共享单车,看中的是什么?

走在街上,或许有市民已经发现,共享单车从过去ofo、摩拜二分天下变为了哈啰、美团(摩拜)、青桔(小蓝)的割据之战。换句话说,这也是阿里、美团、滴滴的竞争。

2018年4月,摩拜以27亿美元卖身美团。摩拜单车将改名美团单车,“美团黄”也会逐渐代替“摩拜橙”。

与此同时,哈啰单车频获阿里投资,于2018年入京,正式登陆一线城市。其后更是开拓了包括共享助力车、顺风车等业务。

而滴滴接管小蓝单车后,通过置换的方式,将青桔单车投放市场,同时回收废旧小蓝。

看到这里,周到君不禁想问一句,除了滴滴跟交通出行还有点关系,阿里和美团为什么也要投资共享单车呢?

从哈啰单车满车的支付宝logo和支付宝扫码开锁就可以想见,阿里扶持哈啰不但能获得一些交易订单,也可能为支付宝增加潜在新用户。

而哈啰单车特殊的盈利模式中,也包含了帮助c端的一些商家打广告。

还记得每次开锁,那声洪亮的“hello 哈啰单车”吗。在技术的升级改造下,它不仅学会了“说方言”,也学会了“打广告”。

对于美团而言,正如它进军网约车市场,跨赛道的融合是为了满足用户吃喝玩乐的需求。

简单来说,如果你想去人民广场吃个饭,在美团上预订了座位,那么接下来你可以选择打车或是骑车前往餐厅。

美团或许想告诉大家的是:你看,吃喝玩乐行,我一个APP都能解决。既满足了吃喝玩乐的上游,又补足了出行的下游。

从粗放到精细,AI助力单车精细化运作

过去,共享单车的盲目投放和野蛮生长也带来了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乱象。为了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共享单车企业也加深了在精细化运营方向上的转型升级。

例如今年8月,哈啰出行便聚焦AI技术的赋能,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最新迭代升级的智慧系统——“哈啰大脑2.0”。

哈啰出行研发副总裁任亮亮介绍称,该系统将集成哈啰旗下所有终端数据,为企业所有部门的数据分析、决策提供服务。

而早在2017年,摩拜便依托移动物联网平台,发布了行业大数据AI平台“魔方”。

今年8月,摩拜方面表示,目前“魔方”系统已整合数百个维度数据,在骑行模拟、供需预测、停放预测和地理围栏四大人工智能领域发挥作用,推动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设。

从粗放到精细化,显然是共享单车行业的主流趋势。在AI时代之下,依靠技术驱动的精细化运作还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赵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