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南京路·破局 | 中西合璧, “海派文化”大有可为

[  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有这样一幕经典画面: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女主角每天早上都会来到纽约第五大道的Tiffany橱窗前,一边吃着手中的面包,一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在高贵的珠宝店里享受一段惬意时光。

第五大道,世界知名的商业街与步行街。也是吸引无数和奥黛丽•赫本一样的年轻人与游客前去打卡的纽约地标。

时间倒退回1999年,来上海攻读博士学位的宗传宏走在彼时的南京东路,一路步行来到了和平饭店坐下,当爵士乐在耳边响起时,他也蓦然想起了这一经典桥段。   ]

新上海人也有记忆中的南京路

我印象最深的是好吃的“大白兔”和新奇的玩具,姐姐和妈妈最喜欢上海的羊毛衫、时装裙。

——提起南京路,在上海生活了整整20年的山东人宗传宏很有说道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秘书长宗传宏是山东人,但对“南京路”这三个字的认知,却从幼年就开始了。在他成长的岁月里,物质不比今天这般丰富,但“上海货”这三个字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

父亲常常有到上海出差的机会,每一次归家,和父亲高大身影一起出现在家门口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上海制造”。

1995年 7月15日,南京东路实施周末步行街,拉开了其功能开发的序幕。说起来,步行街的设想已经形成了多年,但由于它是上海市东西向主要的交通干道,其周围又没有相应道路可完全取代其通行功能,因此该设想很长时间未能实现。

而1999年来到上海时的宗传宏所见的南京路虽已变身为步行街,不过那时还没有观光小火车。一年后,这个被百姓更习惯昵称为“叮叮车”的观光小火车正式驶上了南京东路街头。

身处1999年的宗传宏不知道,这次南京路的改造被视作15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造。而其背后,与一份被称作为“前50条”的建议有着密切联系。

毛韬,民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当时,民建上海市委和民建黄浦区委在经过大量的实地抽样调查,与各界人士的访谈讨论,组织老工商界人士和大学教授、专家研讨,在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基础之上,撰写了《关于建设南京路全天候步行街的50条建议》的提案。也即俗称的“前50条”。

“前50条”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被采纳。由此,南京路步行街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从河南路到西藏路,全长1033米,路宽20-28米,总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近4亿人民币,于1999年9月20日竣工开街。

毛韬告诉新闻晨报·周到记者:

经过一期改造后,南京路步行街在硬件设施和环境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日均人流量达到80万人,但经济效益却并未上扬,人均消费仅有28元人民币。

他说,民建课题组立即组织人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又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南京路步行街发展的50条建议》(人称“后50”条),其中提及:

南京路步行街要丰富业态、调整商业和所有制结构、加强服务功能,同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现错位经营、挖掘老字号品牌、提升海派文化内涵、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营销模式等建议。

这份调研建议得到了上海市委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评价,“后50条”还获得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优秀调研奖”。

“老上海”难掩南京路情怀

可以讲,我们这代人结婚时拍结婚照,是一定要跑到南京路上的四家“老字号”照相馆拍照的。总觉得那样才放心。

——土生土长上海人毛韬难掩南京路情怀

和宗传宏不同,毛韬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南京路”在他的生活里,不仅是一项令他花费多年时间持续关注的重大课题,更是他人生记忆中,各种重要事件发生地。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童年的南京路是有老式有轨电车的。”毛韬记得,当时只需花3分钱,就能从静安寺一路“叮当、叮当”乘到广东路外滩,全长约6公里。后来,南京路上有轨电车的轨道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20路无轨电车。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货公司和永安公司是全国最有名的大百货公司。

可以讲,我们这代人结婚时拍结婚照,是一定要跑到南京路上的四家‘老字号’照相馆拍照的。

毛韬告诉记者,新人不但喜欢去南京路为新家置办电视机、缝纫机、收音机等大件,甚至连搪瓷面盆、热水瓶、被单被褥等日常用品,也喜欢跑到南京路上去买。

当时的第一百货商店没有电梯,永安只有一部老式电梯。男女老少上上下下几乎都通过楼梯,所以,那时的南京路常常会上演“楼梯堵塞”的状况。“放在如今是想也想不出的场景。”

正因为这番盛名,所以在宗传宏的计划表中,来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南京路。

就像现在年轻人去世界各地旅游打卡一样,南京路可能是我们那时来上海最希望打卡的地标。

后来,在上海成家立业。每每有亲朋好友来上海,宗传宏仍然首选带他们去南京路逛一逛,而这样的安排,通常也与来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一代人的情结。

毛韬回忆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除了“购物”这项历史形成的功能外,南京路步行街还被赋予其他三大功能定位——即“旅游、观光、展示”的功能。事实证明,这条多元发展的转型之路走对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南京路步行街改造至今,已历经整整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商业大街的业态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电商似乎正逐渐成为现代商业的主要模式。无可避免的,南京路步行街将再次走入选择的岔路口,以决定未来20年“中华商业第一街”的方向。

他告诉记者,期间,本市曾经考虑请一家知名咨询公司来设计南京路步行街的改造方案。其中有一点是模仿法国步行街的做法,在南京路上加建顶棚。最终,这份设计方案没有获得通过。

一条商业大街的转型,不光是看外延形式,更要看其内在的商业业态,是否能够超越电商,是否具有无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

毛韬表示,“购物”是南京路历经150年历史形成的基本功能,而随着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超市、大卖场、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街到处开花;网络购物、物流快递等迅猛发展,曾是“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路,渐渐展露出老化的颓势。

比如,商品的雷同使南京路步行街与其他商街、卖场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许多来到南京路步行街的中外游客常常感叹:步行街上挂着“上海名特商店”铜牌的店铺不少,可能真正体现上海特色的商品却不多,许多百年特色老品牌商店已无特色可言。

“老介福”的呢绒、布料不再与众不同;“邵万生”的“醉泥螺”在大卖场、小超市遍地开花;“吴良材”眼镜店分店林立、遍布大街小巷……

宗传宏表示,南京路步行街的“橱窗购物(Window shopping)”体验不足,虽然这两年不断有首店入驻,但新颖现代、具有国际水准的橱窗展示在南京路并未形成气候。

摄影 任国强

除此之外,南京路有多条南北向马路贯穿,一些大型的交通节点附近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影响了步行街的体验感。与此同时,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形成联动发展的积极效应,反而彼此间呈现一种割裂的态势。毛韬直言:

1033米的南京路反反复复做来做去,是做不出太大“亮点”的。未来,南京路步行街的转型改造应当由未来的市场调节更为妥当。

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示,其中,最亟待破茧重生的,当属南京路步行街如何立足于本身独特的历史底蕴、周边的建筑景观和整个“海派文化”城市气质,通盘考虑后谋求突围。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商业第一街”重新跟上时代变迁的节奏,重铸昔日辉煌。

海纳百川的“海派气质”

未来南京路步行街改造要彰显出“海派文化”特质,“海纳百川”应当成为南京路步行街未来升级发展的深刻内涵。

——研究院专家毛韬的展望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城市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中心城区之间的竞争。

黄浦区是上海的核心城区,而南京路步行街作为上海商业的领头羊、窗口和名片,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上海城市商业功能转型升级和服务全国、服务世界的重要责任。无论是过去的“远东华尔街”还是现在的“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集中体现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商旅功能。

毛韬认为,如果对标国际,南京路步行街在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商业商务结构的调整、街区环境的改善、海派文化的挖掘、互联网+的建设、综合服务管理的提升等方面还有许多拓展提高的空间。

南京路步行街应该继续引领国内外消费潮流,成为让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舞台,推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商业走上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因此,依靠在上海这个开放性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天然优势,通过创新观念、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以购物连带旅游、旅游体验文化、文化促进商务、商务拉动展示、展示引领消费的良性互动发展和错位经营局面,一定能够成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具有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国际一流商业步行街,成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展现世界各国风情的闻名海内外的购物旅游休闲天堂。

事实上,同样面临升级转型之惑的,远不止南京路这一条步行街。

摄影 任国强

今年1月,商务部就发文,决定在北京市王府井等11条步行街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首批试点的11条步行街中,既有综合型,也有特色型,均位于城市核心位置,涵盖了4个直辖市和7个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预计改造提升后的11条步行街年客流量将超过10亿人次,总营业额将超过1000亿元。

在宗传宏看来,商务部首批试点启动的11条步行街改造中,南京路步行街的特色十分明显——中西合璧。加上它与外滩、豫园等景点一脉相承的区位优势,因此未来“大有可为”。

他认为,南京路步行街完全可以成为上海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展示平台。有句话叫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选择一处地方作为上海与中国特色的展示平台,可能没有什么比南京东路步行街更为合适的了。

上海遍地可寻的咖啡是一种舶来品,可能会让老外在这里感到无比自在,但如果说要看什么不一样,沪剧、京剧、昆曲这种与西方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戏曲能给他们不同的文化体验。

宗传宏向记者表示,南京路除了吸引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还需要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世界级的大都市都有一条世界级的商业步行街,比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伦敦的牛津街,东京的新宿大街……而南京路步行街,无疑是最能代表上海,走上国际舞台上的地标之一。

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吴仲庆也认同,步行街要成为一张名片或者一扇窗口,最终还是要以文化为魂,要通过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多元文化的包容者、未来新文化的创造者,才能让外来者、本地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

毛韬则提出,未来南京路步行街改造要彰显出“海派文化”特质,上海这座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城市的一种内在的特质和内涵,它不同与老北京的“天桥”或王府井大街那种满汉文化交融的浓重韵味。

上海,有着其历史的特殊性,特别是近代曾经作为世界多国殖民势力争相聚集之地期间,各种风格汇集的建筑背后正是各国文化的交融。这一历史脉络,造就了“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因此,“海纳百川”应当成为南京路步行街未来升级发展的深刻内涵。

中西合璧的城市会客厅

摄影 任国强

南京路的未来不仅仅是一个购物、旅游体验的区域,也能成为一处新的具有海派文化特点、中西合璧气质的新的城市会客厅。

——社科院专家宗传宏的期待

“街区”、“文化”,无论是哪一位专家,采访中,这两个词都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毛韬就建议说,南京路步行街的改造可以通过构筑一个上海老外滩的现代化商业街区来呈现。具体而言,就是步行街+豫园+外滩的区域化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这三个知名景点之间彼此连接,即便是步行,也无需花费很长时间。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江南文化、海派文化造就的上海豫园,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南京路步行街,三者互相作用,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

宗传宏则表示,南京路步行街可以成为区域资源配置的策源地。这里所指的策源地,不仅是全国同类型的商业街高地,更应该成为周边区域资源配置的策源地。

比如南京东路以北的北京路与苏州河,宗传宏说,北京路曾经是上海著名的五金一条街,再向北两三条马路,则毗邻苏州河。如果说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是打造上海的城市会客厅,那么苏州河这条对上海母亲河也应该有更清晰的定位。再说南京东路以南,豫园的名气响彻海内外,但与南京东路之间的关联协调发展还不够,未来,在区域化的连同发展上,同样可以有所为。

购物不能成为南京东路步行街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对于这条“中华第一街”来说,如果将平台搭建好,形成公众意识中的一种对等文化符号,可能更应该成为各方考量的重点。

打个比方来说,巴黎时装周、纽约时装周这一类世界知名的时装周,它的本意不是为了推销衣服,以卖出去多少件衣服论英雄。而是通过品牌内涵的不断注入,在世界时装舞台里赢得话语权与影响力。

这,才是南京东路步行街未来发展中所需要重点谋划的方向。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再次提及南京东路的区位优势。宗传宏表示,南京东路位于黄浦区,上海。黄浦区作为上海老字号的集聚地,无论是过去还在现在,依然保有丰富的老字号家底。再说上海,其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已经到了以品牌为引领,走内涵式、高质量、精细化发展道路的阶段。

这点想法与毛韬不谋而合。毛韬就建议说,可以在南京路通向豫园的几条支马路中,选择其中一条开辟为“中华老字号”商业步行街,让许多已迁出南京路的“百年老字号”商家再重新迁回这里,包括笔墨、扇子、剪刀、文物、绸缎(旗袍)等特色商家。“这样做一定要考虑从南京路步行街至豫园整体格局的一种自然延伸,就像交响乐不同章节的过度一样,自然和谐才能赢得舒畅的效果。”

宗传宏则补充表示,南京路步行街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上海,更要立足长三角乃至全国。“我用大触角和小触角来形容这种关系”,他说,南京路与其他的商业街之间可以形成品牌发展的联盟,加强与商户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抱团”来赢得未来竞争的一方天地。

国内外品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只有企业(产业)品牌、区域(城市)品牌、国家品牌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格局,才能打造品牌经济高地。

他认为,上海有着完善的专业化、细分化配套服务,这既决定了南京路可以成为领域内的“大触角”,通过雁群模式带动其他“小触角”的共生发展,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

对比世界一流的商业街与步行街,南京路理应成为世界品牌进入上海乃至中国的首选地,世界品牌的集聚地与触角区。

与此同时,专家们认为,南京路步行街还需要在地下空间与公共空间上有所建设。

便利的交通决定了人们是否选择前往,而完善的公共空间设施则决定了人们是否愿意留下。

宗传宏表示,上海的滨水岸线贯通,其开阔的公共空间在提供一个新城市会客厅的同时,也能给南京路以启发,南京路的未来不仅仅是一个购物、旅游体验的区域,也能成为一处新的具有海派文化特点、中西合璧气质的新的城市会客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