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江宁路街道这个中心还有个“实验室”!

老照片展示、街景影片播放、历史建筑沙画创作……走进新建的江宁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场以“流动的时光 行进的江宁”为主题的展览正在举办,通过“忆江宁”“在江宁”和“乐江宁”3个版块,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宁路街道的变迁与成就。

“这一层,我们称为乐宁大客堂,是整个文化中心的序章,主要功能就是展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的文化中心共有7层楼,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充分满足居民朋友的文化生活需求。

文化中心里开了“实验室”

比较特别的是3楼区域,这一层的功能被定位为共享,而其中的乐宁共享空间引起了周到君的兴趣,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三十七度社区实验室”。

“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这个空间是社区微项目的孵化基地,以“我”在家门口做项目为切入点,已经进行了97个微项目的孵化,通过有限的项目资金,有的解决了社区管理的难题,有的承载了弄堂的记忆,还有的成就了团队的转型,是一个特别温暖的空间,“而37度是人体正常时的温度,以此为名则体现出了邻里温情。”

社区也有大课堂

位于四楼和五楼的区域分别以“研习”和“拓展”为主题,而在周到君看来,这两层楼更像居民们的社区大课堂。

乐宁工坊和家门口的科学社在四楼举办,为社区居民提供动手创作、交流分享的活动场所,培养大家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认知,并提高动手能力。此外,中福会少年宫还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最有趣、最活力”的社区文化、形成“最传统、最国际”的教育品牌。

对老年朋友来说,五楼开设了社区学校的舞蹈、戏曲、书画等等7大类项目,则让老年人老有所得、老有所乐。家住昌平路的许阿姨就是受益者之一,她表示,自己年轻时就有学钢琴的梦想,现在退休了,家门口的社区文化中心又开了钢琴课,恰好可以满足她的学习需求,“我知道中心要开放了,马上就来报名了,名额很紧张的。”

据悉,文化中心其他楼层还有阅读、传承、演绎等区域,每周对外开放74小时,全年无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