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开通手机号转账功能-互联网巨头加押金融科技

罗佳明

在刚刚试运行银行储蓄不久,10月23日,微信支付在最新测试版中,又新增了支付方式“向手机号转账”功能。

开通之后,用户之间不需添加好友,在对方也开启收款通知的情况下,只需要输入对方与微信绑定的手机号,即可向对方转账,收款将存至零钱。

无论是手机号转账还是银行储蓄功能,都被业界看做是微信急于试图增加用户使用微信支付频率的手段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支付领域竞争加剧的情况。

目前仍在测试阶段

微信支付方面表示,该功能的推出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在非微信好友间或非线下面对面场景中便捷转账的需求。目前处于“灰度测试过程”,仅部分用户可见。

记者实际体验后发现,在安卓、IOS两个系统的微信账号均同一人实名绑定的情况下,仅IOS系统可看到这项新功能,且进入的渠道也颇为“隐蔽”。用户首先需要在客户端中点击“我”→“支付”→“…”→“允许通过手机号转账后”才可使用。此外,还需要将版本提升至IOS7.0.8或安卓7.0.7版本及以上。

另外,如果对方并未开通此功能,将无法完成转账,而想要通过手机号收款则需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开通,第一种是“我”>“支付”>“…”开启“允许通过手机号向我转账”;其次是【微信首页右上角+】-【首付款】-【向银行卡/手机号转账】-【手机号收款设置】-开启【允许通过手机号向我转账】。也可选择2小时或24小时延迟到账,资金将于发起转账2小时或24小时后进入对方微信零钱。

而在新功能推出后,也迅速引起了用户热议,有用户表示相较于银行账号长达十几位的号码,通过手机转账更加便捷。不过也有用户提出了担忧,如果向他人手机号转账,输错手机号怎么办?“手机号转账”的介绍中也提到,向手机号转帐成功后不支持撤销,只能通过与收款方协商处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但记者发现,在转账过程中,需要输入对方的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转账。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大额或者风险交易,微信支付智能风控系统会提醒用户验证对方实名信息。对于更换手机号或者原手机号被他人微信绑定,“允许他人通过手机号向我转账”开关将会自动关闭,避免转错账风险,微信也会全力配合人民法院或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调查取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协助用户联系收款方。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转账是直接进入对方微信的零钱钱包中,如果想要提现到银行卡,单个身份证终身享有1000元的免费零钱提现额度,超出额度后将按照提现金额0.1%收取服务费。因此,也有业内人士不建议通过手机转账转移大额资金。

手机转账早已普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微信此次推出的“新功能”,无论是支付宝还是不少银行早已投入实际使用之中。

早在2012年6月18日,支付宝就推出了被称做“超级转账”的手机账号付款服务。付款方即使不知道对方支付宝账户和银行账号,只要知道对方手机号就能发起付款,同时,收款人只需回复短信就能收款。如果收款人没有支付宝账户,会收到一条来自支付宝的提醒短信,只要回复自己的银行卡号,该笔转账即可完成,相比之下,微信比支付宝晚了近七年。

就连不少银行的APP端也早已推出了手机号转账,记者在交通银行、建设银行、APP端发现,只需要输入对方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码,便可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手机号转账,单日/单笔限额为5000元。收款方的手机号可以绑定银行卡收款,也可以通过短信回复银行卡号收款。云闪付APP亦显示,如果对方通过手机号注册了云闪付,也可以直接输入手机号完成转账。

而在刚刚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项赋能”论坛上,京东数科旗下京东支付也推出了具备“刷脸付”功能的自动售货机,能够为大型商场餐饮企业等提供服务。

此外,前几天微信APP内还低调上线了一款叫做“银行储蓄”的新功能,用户无需跳转工商银行,便可直接办理工商银行的存款业务。有报道称,此次微信推出的“银行储蓄”,无论是产品摆放的位置还是功能,都与支付宝极度相似。

之前引起热议的微信支付分介绍中亦提到,用户可以凭借“微信支付分”实现共享设备免押租借、无人货柜自助购买、网约车先乘后付、物流快递先寄后付、酒店免押预定、娱乐设备先玩后付等场景,这一点与支付宝的蚂蚁信用功能也相差无几。

在硬件方面,支付宝和微信也分别推出了线下人脸支付的硬件设备“蜻蜓”和”青蛙”,两家的较劲或许在取名上便可一窥究竟。

支付领域竞争加剧

至少在目前看来,微信在支付领域不断布局目前已经卓有成效,不断推出新功能也被外界不时拿来和支付领域的另一巨头支付宝相比较。

10 月16 日,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数据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110.4万亿元,其中,第二季度交易规模约为55万亿元,增速为22.6%,但需要注意的是,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该交易规模的增速是在持续放缓。

报告认为,在我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并延续高速发展之下,伴随国家相关政策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鼓励和扶持,第三方支付市场早已站上风口浪尖,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的下半场,增速放缓、行业垄断、竞争加大、支付风险等问题存在。

“原来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已经接近了尾声,甚至已经到了饱和的状态,但是没想到2019年还有大幅度的增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曾表示,“原来我想的是中国人一天只有10亿笔的交易量,但是这个想象力真的不足,现在我设定20亿笔。”

中国央行10月21日发布最新《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称,截至2018年末,中国人均拥有7.22个银行账户;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超八成。报告称,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更是增长迅速。2018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203亿笔,金额3768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5306亿笔,金额20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45%。

在目前看来,如何吸引用户、在一个商业化产品已经做到足够大体量后,如何实现增长就成了巨头们竞争的重点。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罗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