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教学法”“变式练习”……这些上海数学老师的方法,正在影响英国学生课堂

“三乘以六,等于六乘以三,等于二乘以九!”伴随着孩子们口中传出的诵读声,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数学课堂后方,正在旁听的英国老师忽然把目光从听课笔记上移开,互相交换眼神、点头交流,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特别的方式,在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印象。

这是Lisa Thompson等4位英国老师抵达上海后上的第一堂数学课,接下来,他们每天都将旁听两堂课,并在课后进行教研讨论。

传统课堂,也要用好信息化教具

两人一组,每组一台Ipad,把完成的课堂作业一键上传讲台智能白板……

这堂2年级数学课上,殷嘉滢老师把一组学生的刚刚传来的作业,展示给大家分析。

这堂课是讨论3、6、9之间的关系,殷老师通过设计的拼格子游戏,让孩子们找出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抛出因数的概念。这堂课是她第一次将信息技术教具,引入课堂教学。

“之前到英国学习的时候,教室里可以看到满墙的教具柜,随便抽开都是可供孩子们使用的材料。”厉一文老师谈到这堂课时这样说,作为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参与者,她曾在英国课堂观摩学习。从老师亲手制作的多功能教具,到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英国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老师来到中国想学习我们基础教育的优势经验,我们也想把传统课堂扎实的基础教育,结合好丰富的教具、教学形式来呈现。”

除了即时、便捷的上传和下载,学生们在这节课上采取了圆桌上课的模式,6名学生围在六边形的桌子前,按小组配合完成任务。

“在英国也会用到smartboard(智能白板),会把学生们的小组作业拍照再发送至屏幕,但直接通过Ipad上传给老师,我们是第一次看到。”现场听课的英国老师们说,这样的设计比较有趣,也方便分享。

教学研讨,犀利提问中磨出好课

“今天的课程很精彩,我们具体了解到教研活动如何开展,有什么样的步骤和流程。”

下课后,中英老师坐在一起进行了本次课程的教学研讨。英方教师Lisa Thompson说,“在英国,教研活动刚刚起步,这次来到中国,也是希望有所借鉴。”

这堂精彩的课程并非一蹴而就。殷老师在初次设计的时候,采取制作纸质教具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拼接彩色方块来认识数字之间的关系,但试教之后,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多个纸片拼接时易乱,学生的作业只能摆在自己的桌面上无法分享。

按照“独立备课—试教—备课组讨论—二次备课—试教”的教学改进流程,殷老师与教研组同事共同探讨更好的教学办法,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本次课堂。

“是否使用、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大家经过了反复讨论,信息化技术只是教学形式的一种,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为了追求华丽的上课效果而使用,切实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中方老师在研讨中提到,适合孩子动手的、适合分组合作的和适合信息技术展示的,都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进行安排。

当然,教研讨论也并非只是和风细雨的分享。一堂好课的诞生,离不开犀利的提问。

“我想知道学生们结束了今天的课程,接下来该如何延伸?”

“他们是否能理解方块拼接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

对英方老师抛出的针对性提问,殷老师认真聆听,并一一作出回答。

中国教学方法正在影响英国课堂

昨天(11日)上午,在中英数学教学交流项目启动仪式上,英国教育部长安德鲁·麦考利提到:今年年初,由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公布的一项评估显示,英国的数学教学正在持续发生变化。其中,部分学校的变化非常大,他们7岁学生的数学水平已更接近期望值。

中国教学方法正在影响英国课堂,也是项目交流老师直接体会到的变化。

“从最初的交流开始到现在,最明显的感受是,上海数学教学的‘小步教学法’、‘变式练习’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英国数学课堂借鉴、使用。”本次项目中,与英国老师结对的中方教师成懿君这样说。她在2016年第一次到英国交流讲课时,就被英国一教育集团高层称赞,引发他们对中国数学教学的关注,次年就携教师队伍到中国学习。

成懿君提到的“小步教学法”就是增加教学的层次感,在不同的问题之间设台阶,便于学生理解,而“变式练习”则是帮助学生们找关系、练思维、举一反三,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次到访上海参加中英数学交流项目的英方老师共107人,从2014年启动至今,已进行到第六轮。六年来,中英双方共互派约830人次的中小学教师,今年来沪的英国老师首次突破两位数。

安德鲁·麦考利表示,英国政府已拨款、用于在中小学中推广上海的数学教学方法,到2023年,预计这一项目将辐射英格兰当地的1.1万所所学校。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庞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