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审查起诉案件55件,侵犯上海“老品牌”知识产权案骤增

“老品牌”作为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基础,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其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今天上午,上海检察机关透露,近些年,知识产权案件受理量进入高发期,侵犯上海“老品牌”知识产权的刑事犯罪案件骤增,多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被侵权情况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涉及侵犯“老品牌”审查起诉案件共计55件104人。历年案件受理数和涉案人数均在持续增长,2018年侵犯“老品牌”案件已同比增长61.54%,人数同比增长125%。

检察机关介绍,侵犯本土“老品牌”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发案区域以本市郊区为主,案件高发于工业用品、食药品、日用品行业,以自然人犯罪为主,单位犯罪有所增长,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已达到62.5%,案件均获有罪判决。

▲庭审现场

“玉棠”牌食糖案多人被判刑

上海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合法注册的“玉棠”牌食糖自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以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产品。

2017年4月起,王某某在未得到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他人介绍从刘某某处以购买仿冒小包装“玉棠”牌白砂糖的包装袋,雇佣王某、张某将从冯某某、张某某等人处购买大包装的其他品牌白砂糖灌装入仿冒“玉棠”牌包装袋内。之后,王某某将灌装成件的“玉棠”牌白砂糖销售给多名商户,该些商户在明知该糖系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依然将仿冒的“玉棠”牌白砂糖销售给客户。

据审计,被告人非法经营数额达147万至276万余元不等,被告单位销售金额达46万余元。

经杨浦区人民法院审理,王某某等三人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四年三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冯某某等六人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刘某某犯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

探索合理退赔等机制挽损

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孔雁介绍,“玉棠”案在审查办理及庭审的过程中,检察官坚持打击侵犯“老品牌”犯罪与帮助企业挽损并重。本案除了在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及时向品牌权利人告知诉讼权利义务,还邀请权利人实质性参与相关刑事诉讼,是本市首例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参与庭审的案件。

同时,本案中检察官探索被告人合理赔偿的新机制,以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机关主导,在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上,完成了部分被告人向权利人退赔,促进双方协商和解,及时弥补品牌企业的损失,停止侵权行为。

在保障本土“老品牌”知识产权的路上,上海检察机关还探索、尝试了多种措施。

自2012年起,上海检察机关建立三级院知识产权专业检察工作体系,各级院均设有知识产权专业检察部门或专业检察官办案组。专业办案团队通过依法审查每一起案件,精确查明案件事实,准确定罪量刑,严厉打击侵犯“老品牌”知识产权行为。

以检察官办公室为载体,上海检察机关推动基层院构建检企互通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听取“老品牌”企业的法治需求。在辖区重要科创、创业园区设立检察官办公室,为区内“老品牌”企业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等优质检察产品。

检察机关将司法保护延伸至企业生存发展最前沿的同时,还挖掘被侵权企业在“老品牌”保护、运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官根据个案不同情况,在企业机制的源头上查找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意见。

▲新闻发布会现场

侵犯“老品牌”的新途径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四监察部主任胡春健介绍,侵犯本土“老品牌”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均为商标犯罪,这与被侵权的“老品牌”核心知识产权集中在商标权有较大关联。此外,犯罪主体以社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户为主,犯罪人员呈现低学历的特点,家族共同实施侵权行为现象明显。

此类案件中,跨区域犯罪案件占比高达50.9%。一起案件往往包含了原料采购、半成品加工、分装、成品仓储、销售多个环节,制假销假的过程涉及全国不同地区。同时,犯罪分子往往将生产地、仓储地集中在郊区、废弃集装箱、地下室等隐蔽性较强的区域。

“海外售假、社交软件售假,成为侵犯‘老品牌’的新途径。”胡春健介绍,2017、2018年度均有假冒“老品牌”商品销往境外的典型案例,不法分子紧紧瞄准“老品牌”的广大市场资源,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实施侵权行为也随之增多。

胡春健说,案件案发前“老品牌”缺乏司法维权意识,也是导致此类案件多发的原因。企业通过自查发现有人仿冒品牌,抢夺客户资源后,试图自行应对侵权问题。但由于“老品牌”企业自查能力有限,往往耗费大量企业资源,维权难度大。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