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上班

朝九晚五的工作,是否是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唯一标准?如果可以自由工作,人生又有多少种可能?为了寻找答案,本书作者林安探访了许多不上班的人,希望他们不一样的人生故事,能给人们有所启发。

“不上班”这个词,听上去可能有点儿消极,但它的定义里并不等同于“无所事事”和“消磨时光”,它不是为了逃避职场而做出的被动选择,而是“可以在职场混得很好”的前提下做出的主动选择。每当有人问起“如何才能不上班”时,都必须给他们普及一个概念: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大部分人说自己“不想上班”,其实并非“不想工作”。

这里需要重新定义“上班”和“工作”这两个词的概念。“上班”是一种个人与公司之间的“商业交易行为”,公司付费购买你的劳动时间,你就必须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地点去做规定的事情。而“工作”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或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之一。简而言之:上班是为别人做事,而工作是为自己。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我试图从一个个“不上班”的微观个体中寻找答案,因此有了“100 个不上班的人”独立采访计划,也因此有了这本书。生活中不少人,都处于“不想上班”却“还在上班”的阶段。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无法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却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所以“100 个不上班的人”这个项目诞生之初,其愿景很简单:通过分享那些成功走上不上班道路之人的故事,给“不想上班”却又“毫无头绪”的人一些思路和勇气。

未来社会,最理想的工作方式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喜欢的空间里,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上班”只是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如果你喜欢在一家稳定的企业工作,享受上班族的特有福利,就踏踏实实地上班;如果你想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并为自己的兴趣和事业打拼,可以试一试“不上班”。无论你选择哪种生活和工作方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人活一世,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