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爆棚时代,教与学是否有新模式?今天20多位海内外教育专家正探讨着新的可能性

在目前课程、教材不能改变的前提下,怎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潜能得到发挥发现的机会;如何让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对复杂的、非标准化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今天,以“学习方式变革,PBL有效实践”为主题的2019长三角中小学校长国际论坛在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举行。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教育联盟首场学术研究活动,主办方邀请了20多位海内外教育专家用不同的演讲主题,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可以有的另一种可能——授课不再只是照本宣科,学习不再只靠死记硬背。 

而PBL,既指项目式学习方式(project-based learning),或指问题式教学方法(poblem-based learning),正是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学习核心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去优化传统教育之中的被动学习模式。

授课不是照本宣科;学习不是死记硬背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实施分科课程,教材注重知识体系完整性,内容量大。但教学时间是常量,在有限时间内,教师关注知识体系传授的同时,受进度制约不得不压缩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和情感体验,缺少等待或留白,为了赶进度常常匆匆而过。只有知识面覆盖没有点的深度学习。”

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顾志跃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短板。而没有高阶思维活动参与挑战,容易把知识简单化为记忆,就宛如用旧瓶装新酒,很难形成能力。

现场,他以《指向问题解决的项目式教学》为演讲主题,分享了他在问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方面的研究经验。

在他看来,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只要学生学会了学习,知识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可以再学。假如不会学习,那么再多的知识还是不够用的,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知识爆棚的当下。”

他举出了西方的例子,“在国外教学则逐渐淡化传统中小学课程的学科设置,强调教材的主题式设计。注重从学科中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主题,量不多,但每一主题都会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经历从现象分析、问题聚焦、学科建模、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实践体验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那么,如果在保留中国式教育优势的同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有潜能得到发挥和发现的机会?其实,“有一种学科课程与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并存的中西方融合教学模式正在显现。”他说,在上海,已经有学校开始让学生用四天的时间将书本内容上完,设置一天的课时针对性地开展综合主题活动,可以开展拓展阅读、命题制作、情景表演。让学生把四天分科学习中学到的碎片化学科知识、技能有一个经历体验、消化吸收、统整内生成自己经验的机会,实现接受+体验相结合深度学习。

顾志跃坦言,这样中西相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得到系统的学习同时,能力也得到激发。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将对老师的授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上课,不是简单的教教材,甚至只会教考试。”他指出,老师需要自己先搞懂学科才能自觉地教学科,在正确把握教育目标和科目功能前提下,设计出各种融入学习经历和体验为一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块或单元,实施组合教学。

PBL就是让教学中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一直以来,上海普陀教育聚焦学生STEM素质培养,也致力于PBL的学习方式的探索,逐渐实现顾志跃言下的接受+体验相结合的深度教学模式。

在分会场上,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严玮懿,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朱乃楣,

普陀区明翔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校长陈安,晋元高级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季洪旭与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陆杰,分别代表小学部、初中部以及高中部,分享了他们各自学校正在进行着的教学改革模式。

在季洪旭看来,PBL就是让教学中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为此,晋元高级中学构建了2234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交互式学习;推进学科单元教学实践,实现探究性学习;同时推进跨学科主题研究,实现创新性学习。

“譬如,用手机如何实现竖屏变横屏等功能,来给学生们讲解《牛顿运动定律》这一单元。又譬如,让学生设计电梯中测量加速度装置,从而通过简单的情境,唤起学生对于知识的共识……”

而长期探索着STEAM教育在校本化实施的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其当家人陆杰则在关于《PBL模式下师生角色定位》演讲中也提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关系,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唱主角,教师当编剧提供剧本、当导演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感受,经历体验,积累认知,形成经验。此外,在PBL模式下,一个好问题的标准则发生了变化: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为此,学校以自主开发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从内容叠加走向系统集成,学校现已构建出以“单科拓展、多科交叉、项目融合”三大特色课程群为核心,覆盖三类课程,包括6本正式出版的校本教材、9门上海市名校MOOC课程、2门上海市双新平台课程、4门区域共享课程、26门在线课程和92门特色课程,数十门课程涵盖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种课程类型,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

在学校课程设置注重初中、高中学段通盘考虑,学习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从特色项目到特色课程,从短微课程到长期课程,从校内学习到校外实践,从线下课程到线上课程,课程的高选择性支撑了个性化的学程组合,为280多名高一高二学生形成了231张个性课表。

座落在普陀区的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也组建了由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的专家教授为导师的团队指导学生进行PBL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课题开始之前做大量的研究,查找英文版科学文献,老师带领学生阅读,归纳总结,学生间开展小组讨论,在头脑风暴中提出对某一课题的假设。例如:偏爱牛肉会加重空气污染。当然假设的提出是需要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做支撑,在前面的假设中,学生们事先了解到牛有反刍机制,导致其排泄物中某种化学物质含量偏高,日积月累,会显著影响周边空气质量。另外,借鉴于英国剑桥大学的PBL课程,上海托马斯学校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导师们每年暑假开设PBL夏季学院,剑桥大学教授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真实问题的研究探索,了解课题研究学术规范,学习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体验问题解决中的团队合作。

PBL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尤其是Creativity培养

“未来的工作,许多是至今还未被想象出来,将需要每一个人去提出新的、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创造性的过程不会是机械的记忆和重复的结果,而是通过学习中的创造力予以培养的,但机械的记忆和重复仍是今天主要的教学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赵中建在总结报告中指出,要让今天的学生做好一切未知的准备,他们在未来将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工作;他们要使用现在还未发明出来的技术;他们需要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这或许是我们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STEM教育和PBL学习方式,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尤其是Creativity培养的目的所在。”

据悉,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教育联盟首场学术研究活动,出席今天活动的除了有上海的教育专家、还有英国、美国及苏州嘉兴芜湖三地教育专家以及普陀区中小学校长,旨在共同开启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