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阿姨16岁开始学戏,如今是静安沪剧圈里的“金嗓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举手投足间,顾盼生姿……很难想象,在舞台上字正腔圆唱着沪剧,走着婀娜台步的她们,都是一群六七十岁的退休阿姨。近日,在铁路新村居委会旁的活动室里,六位银心沪剧队队员化着精致的妆容,排练的剧目是沪剧《第二次握手》选段《归国》。这六位演员是沪剧队里的佼佼者,而沪剧队的总人数却比六后面加个零还要多——七十多人!


沪剧队队长田红娣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她介绍道,2006年团队刚成立时,只有二十多人,后来慢慢有了影响力,但来的人许多都是一张白纸,为了让“戏曲小白”能走上台,田红娣自己当老师,根据队员的现状,开了两个班,初级水平的进教唱班学习,学成的进演出班。田红娣不是什么剧团的沪剧演员,也不是专业的教师,她是铁路新村的居民,一个普普通通的沪剧爱好者,她与沪剧结缘,要从50多年前说起。

田红娣

田红娣小时候,家里有台留声机,里面经常放出咿咿呀呀的曲调,让她颇为着迷,戏曲的种子就这样在心底萌了芽。上世纪60年代初,田红娣16岁,喜欢唱戏的她便和妹妹一起瞒着家人在杨浦爱华学馆学戏,她学沪剧,妹妹学淮剧,这是全日制的戏校,许多名角早年都有在学馆学戏的经历。

可是当时的社会上,演员的地位是很低的,大家对唱戏多少带着成见。因为一些历史原因,田红娣和她妹妹在学馆学了一年多以后,还是退学,去了其他学校。这成为了田红娣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其他学校上学的她依然不死心,在学馆的学习已经奠定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老师都夸她“嗓音甜美,进入角色很快,有天赋”,这段求学经历也让她坚定了学戏的决心:“我喜欢沪剧,尤其喜爱在舞台上的感觉!”

于是,她利用放学后的18点至20点,报了一个戏校的夜校,继续每天的学习,她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她拜孙泰雷为师,渐渐开始登台表演。田红娣强调:“当时我们的演出都是对外售票的哦,是公演的哦!”就这样,田红娣边学边演,在夜校里又学了4、5年。 

工作之后的田红娣起初并没有离文艺太远,她在眉州路街道工作,负责文教,后来她做了小学的代课老师,再后来去了企业上班。退休之后,她又想起了曾经的舞台梦、教师梦,除了天目西路街道,她在杨浦、静安的几个街道都开班授课,学员超过200人。天目西这支队伍是时间最久的,13年的时间里,许多居民慕名而来。

金梅(右1)带领团队去居民家中演出

金梅便是田红娣一手带出来的“得意门生”之一。最初,金梅是从她干妈于娜那里得知银心沪剧队的,这里成为了她们两代人圆梦的舞台。金梅2007年加入沪剧队时,几乎是一张白纸,通过教唱班的学习,她从一个票友成长到了舞台的中央。近年,金梅搬家到了奉贤,她不仅没有放弃银心沪剧队的排练和演出,还在奉贤金海社区继续发光发热,今年,她成立了自己的演出团队,并在金海社区开展了“一个人的剧场”项目,即把沪剧演出搬到患病、独居老人的家中,为他们带去欢歌笑语。大家问她你的沪剧怎么唱那么好?她都会回答:“因为在天目西,我们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和一支很棒的团队。”

史秀云

队员们在这里收获到的何止是沪剧本身。史秀云曾患中晚期癌症,这沉重的打击一度让她一蹶不振,手术后的她偶然间得知了社区里有个沪剧队,她想起了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加入沪剧队4年来,歌声仿佛为她打开了新的世界,唱起沪剧的她感到整个人都是焕然一新的,定期复查中身体指标竟一直良好,要不是她自己“爆料”,周到君也完全看不出这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阿姨曾患过大病。

银心沪剧队演出照

几年前,队里的“老生”黄明俊患脑梗住院,因为妻子已逝,女儿忙于工作不能日日陪伴,田红娣听闻后,马上召集几个骨干队员们,排了个班自发轮流陪护。在队员悉心的照顾和关心下,黄明俊渐渐恢复了健康,“沪剧王子”很快重返舞台了!

历经13年的银心沪剧队是社区舞台上的常客,曾获得天目西路街道五星团队,最近三年连任四星团队称号。据田红娣介绍,她又在策划“大动作”,接下来他们将和吴招娣的拳操队合作,合演一个刚与柔、健与美结合的节目,脱胎于巴金原著《家》中的选段,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