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迪卡侬、宜家、无印良品的代加工厂到自主“新品牌”,一条毛巾如何走上数字化之路?

在纺织企业密集的山东高密,全球规模最大的毛巾厂——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快脚步突破代工的困境,打开新消费市场。

2019年12月,孚日股份入驻拼多多。作为新品牌计划的一员,孚日上线后推出了99元优品全棉四件套等系列,这些与出口的代加工产品质量一样,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图/孚日位于山东高密的生产车间

此时,距离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已有一年。这一计划正在从‘单厂扶持’向‘产业带激活’快速推进”。12月10日,拼多多首度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新品牌联盟”,其家纺业务负责人表示,随着“新消费+新制造”的深度联动,未来一年,平台将倾斜资源培育100家销量过亿的家纺制造企业。

代工厂企业的终极困境

孚日创办于1987年,前身为高密毛巾厂,2018年家纺业务营收为40.79亿元,内、外市场二八开,出口份额连续20年第一,美国市场50%的中国毛巾由孚日生产,是典型的外贸型制造工厂。迪卡侬、宜家、无印良品、鳄鱼等国际品牌是其主要的外贸客户。

如今,孚日也面临着国内市场开拓难、产品品牌弱的尴尬。以孚日为某奢侈品牌代加工的三件被套为例,孚日给奢侈品牌的单价为410元,但品牌对外售价为5000元,价格相差12倍。于孚日而言,若不打开自己的市场,便永远只能做代加工。

图/孚日的毛巾产品

代加工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用自己的品牌打开属于自己的市场,这才是解决之道。孚日集团总经理吴明凤表示,“孚日的生产、出口能力一流,但国内消费者对孚日的认知度不高,我们将举全集团之力,借助多方渠道在国内市场打响产品品牌,推动外贸和内销达到1:1。”

像孚日这样的纺织企业,在高密共大大小小有200多家。近几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企业正千方百计突破“纯外贸+代工”的困境。目前,只有少数大企业在逐步建立自己品牌,更多企业还在“默默”代工。

培育自有品牌,借势数字化转型

面对家纺行业品牌的升级难题,孚日的做法是一边培育自有品牌,一边数字化转型。

孚日在京东和天猫上都开了旗舰店。然而三四线等下沉市场仍是一个缺口,为了开拓新的消费场景,2019年12月孚日加入拼多多。

“入驻平台不久,我们就根据拼多多数据进行测款。哪种卖得好,哪种卖得多,我们根据数据针对性地研发。这种速度和精准度,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接下来,我们将筹备设立与平台匹配的独立供应链,精细化地开发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明凤说道。

图/孚日入驻拼多多

“数据化地了解国内消费者,精准匹配需求是第一步”,拼多多家纺业务负责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市场涌现出大量新消费人群、新消费场景、新消费渠道,一大批新国产品牌正在借势迅速崛起。

尽管才加入拼多多没多久,但孚日已经通过一次次的试水尝到了甜头。

不过吴明凤很清楚,转型需要“内外兼修”,光有平台的大数据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生产效率要提高。五年前开始,厂里的老设备陆陆续续更新成了自动化设备,“下一步就是最后的包装环节,已经买了2台自动包装的机器,还没到,下个月才能用上,”总经理吴明凤说。

图/毛巾包装车间

据了解,孚日现在自有品牌占总产能20%左右,未来期望能提升至50%-80%。此外,明年孚日的电商营收目标也提高到了2亿。

如今,当地家纺、食品等优势产业中共有30余家龙头企业也正准备加入“新品牌联盟”,借着电商大数据的赋能,以期推动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反向定制“接住”新消费需求

从2011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家纺家居数据呈几何数增长呈阶梯式上升。2018年国内家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00亿元,2022年将达到3200亿元。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像孚日这样转型升级家纺企业不是个例。

2019年7月,南通产业带家纺企业南方生活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瞄准平台一二线中产平民和三四线中高收入者,定制系列全新产品。11月18日全国降温日当天,GMV突破1200万,一个床上四件套SKU当日售出8.5万件,创造了行业纪录,迄今全店销售额已过亿。

在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范剑勇教授看来,“C2M(反向定制)策略进一步的方向就是产业带集群的数字化升级,而这需要靠算法的精准性来推动生产率提升。”

拼多多方面透露,截止9月底,平台累积推出超1800款定制化产品,订单量超过7000万单,已成为新生代本土品牌的主要源发地之一,平台有望在3年内实现十亿级别的定制化产品年订单量。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卢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