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的共性是求真,一场有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年终“派对”在沪举办

来到上海科学会堂,浮现在您眼前的会是什么音乐?

“那一定是《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郑时龄坦言,上海科学会堂既蕴含历史韵味,又在不断迭新发展,周边林立起很多新建筑,空间建造比较完整,它就如同上海的海派文化,海纳百川……

2019年最后一个周五的午后时光,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年终“派对”——“仰望星空”科学与艺术对话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上演,来自物理、生物、建筑等领域科学大家、艺术大咖与观众共品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魅力。

古今中外,大科学家钟爱艺术,是一个普遍现象。活动现场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沈文庆带来了科学与艺术在中国第一次碰撞的故事,他讲述了李政道的科学与艺术观。“李政道先生不仅精于绘画,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科学与艺术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有共性的,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沈文庆说,李政道先生身体力行,从事艺术创作,并与吴冠中、李可染等著名艺术家广泛交往,在他的影响下,这些艺术家创造了很多科学精神、蕴含科学思想的著名艺术作品。

沈文庆以吴冠中《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绘画作品为例,他告诉记者,这幅作品中,岸边的柳和水中倒影的柳及远山相映成辉,揭示了科学主题“对称与微小不对称”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艺术家都是性情中人,很多人不理解科学家,其实如果想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科学家也必须是性情中人,科学与艺术的共性是求真,全身心投入在自己领域才是真正科学家和艺术家。” 沈文庆如是说。

“音乐和建筑密切相关,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和建筑具备开放性、无限性的触及。” 郑时龄说。

活动现场,众科学及艺术家还带来了音乐演奏、诗歌朗诵、京剧品评等,共同感受科学、拥抱科学,一起品味鉴赏文化与艺术。

“理性却不乏浪漫的科学,感性而不失严谨的艺术,今天在科学会堂完美‘碰撞’,满屋生辉,灵感四溢……这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的一段特别注释,也是全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之路上的一道特别风景。”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如是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