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不再靠档计息,“福利”远去,流动性变更差,还值得存吗?

正值2020年银行“开门红”阶段,多家银行此前在售的靠档计息存款产品却纷纷悄然下线或告罄,包括大额存单的靠档计息方式也被取消。由于大额存单利率较高,流动性又高于普通定期理财,故一直颇受市民们青睐,何故被取消呢?

据悉,这是因为监管部门近期要求银行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靠档计息”定存产品虽然支取灵活、付息率较高,但却违反了央行《储蓄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另外,中小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可能也会受到波及,业内人士分析,具体还需要根据监管下达的指令来执行,监管层会不会一刀切,叫停所有该类产品还不确定,有待商榷。

叫停靠档计息阻止恶性竞争

2019年12月下旬,监管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要求全国范围内,银行立即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相关业务,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从政策传达之日起到2020年底为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后,该类产品余额为零。

据了解,“靠档计息”定存产品的出现,源于各银行近年来揽储战的愈演愈烈。普通的定期存款一般采用的计息方式是到期一次性付息,如果有客户在定期未到期时想要提前支取,则计息方式会直接按活期计算,提前支取会损失掉一定的利息收入。

而所谓靠档计息类定存产品,是指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时不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而是按照实际存入时间最近的一档存款利率计息,剩余部分按照活期计息。这样一来,客户在提前支取时可以获得更多存款收益,同时还增强了这类产品的流动性,提高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例如,李女士2018年6月存了一笔大额存单,期限为3年,如今想提前支取,支取的利息按照1年档期和6个月档期利率,再加1个月活期利率来计息。

不过,虽然这类产品为部分中小银行以及民营银行减轻了一定的揽储压力,但同时也给这些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成本。这种活期化的定期存款产品若收益过高,可能会抬升存款端的竞争、提高银行负债端成本。而如今监管叫停“靠档计息”其实是为了降低银行存款成本、阻止恶性竞争加剧,是好事一件。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包括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近期新增定期存款均不再支持靠档计息,若提前支取将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来计算。同样的,作为定期存款的一类,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规则也将适用该规定。

工商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向记者证实,此次调整确实是因为监管机构近日下发文件要求银行调整靠档计息类定存产品。以后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计息,而且这一通知是对所有银行的,有些银行可能有所滞后,预计1-2月可能就要全部执行。

不过,上述规则的调整主要是针对新增的定期存款,对于之前已经存入并且约定好可以靠档计息的存款并无影响,这类存款提前支取时仍可以按照靠档方式计息。

那么,大额存单规则调整后还值得存吗?主要还是要根据客户的自身需求,作为存款产品,大额存单的安全性是有绝对保证的。即使取消靠档计息后流动性变差,对于不敢尝试风险较高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是如果在存款期限内有使用资金需求的就不推荐存了,毕竟如果存了1年想取出来,就只能获得活期利息,亏大了。

智能存款受波及与否看监管

“靠档计息”类定存产品中,大型银行发行大额存单产品,互联网银行和民营银行则推出了智能存款产品。这类存款基本都是支持或变相支持靠档计息的,并且支取方式比大额存单更为灵活,如果不能靠档计息,那智能存款跟一般的定期存款就没什么两样了。

2018年9月,微众银行推出了“智能存款+”存款产品,由于利率较高(阶梯利率2.8%-4.5%)、可提前支取靠档付息,在收益和流动性上,完全碾压银行传统定期存款产品,迅速成为“爆款”。 此后,被其他互联网银行和不少网点不足的民营银行效仿,大量相关产品横空出世。

从数据来看,这类产品对银行做大存款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微众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54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795%;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例则由2017年的7.27%大幅升至2018年末的74.38%。对于该行存款的大规模猛增,多家投行在研报中将其归功于“智能存款+”产品。

如果监管对于“靠档计息”产品采取一刀切的取缔方式,之后智能存款也将消失殆尽。不过,截至发稿,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上,部分中小银行的“智能存款”仍在销售,部分产品仍支持提前支取靠档计息。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目前靠档计息存款的发行主体以民营银行和小型城商行、农商行为主,这些银行揽储压力非常大。尤其是民营银行,成立时间短、没有实体网点,如果将高息的“智能存款”叫停,将会对这些小型银行造成较大冲击。监管层会不会一刀切,叫停所有该类产品还不确定,有待商榷。

另外,随着靠档计息存款的消失,以后唯一还能靠档计息的定期理财产品,或许就只剩下储蓄国债了。可储蓄国债发行次数少,一般一年可能只有9次左右,所以想买到并不容易。而且在靠档计息存款被取消后,买储蓄国债的人恐怕会更多,也就更难买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商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