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里捐款50多万元,嘉定暖心阿姨邹洪鸣表示爱心永远都捐不完-宁可自己吃咸菜,也要让别人吃上肉

晨报记者 叶松丽

凌晨4:50分,63岁的邹洪鸣拎着一只马夹袋,在黎明前走出家门,搭乘嘉定1路公交车,行驶35分钟后,到达她服务的瑞金医院北院做志愿者。看见她来了,认识她的患者或家属都围上来,问这问那。7年来,邹洪鸣天天如此,或者在服务台,或者在自动挂号机前,为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提供帮助。

邹洪鸣在嘉定区是一个出了名的好人:十多年来,他们一家三口,每年坚持到慈善机构捐款,有时候捐三五千元,有时候捐上万元。每年在端午、重阳等节日,她还会送戏到养老院;十多年来,每到端午节,她都会自己花钱,包八千只肉粽子,送到养老院。此外,他一家人每年还会花数千元认养认建绿地和树木。

1月7日下午,在邹洪鸣一家三口生活的那间约40平方米的屋子里,邹洪鸣说,他们现在退休了,月月有退休金,收入稳定,是个有钱人,可以帮助别人。他的先生孙和平说:“我们现在不缺吃不缺穿,有钱了,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感觉很幸福。”

开门红:捐款1万元

今年元旦假期刚过,邹洪鸣就跟丈夫孙和平一起,来到嘉定区一家社会慈善机构,捐款一万元。该机构事务中心主任李峰说,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每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邹洪鸣一家都雷打不动前来捐款。

平常,邹洪鸣夫妇只要有钱就会捐,不过,新年就不一样了,他们总要捐出一大笔钱。这是他们家与众不同的“开门红”。前些年,邹洪鸣夫妇开年捐款的数额一般是三千到五千。不过最近几年,这对夫妻的“开门红”数字变大了,捐款都是1万元。

早在2004年,邹洪鸣就从一家棉纺厂下了岗。下岗后,每个月的失业生活费只有290元,而他爱人孙和平的月薪也不过800元。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她很想到灾区去服务,但是考虑到自己能做的事非常有限,就决定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一次缴纳2000元,用于汶川救灾。

“当时家里没有钱,我们把儿子的压岁钱都拿出来了。”邹洪鸣说,当时她家虽然没有钱,但是他们有饭吃,有房子住,而灾区的人正需要大家帮助。从那以后,他们全家人就有一个约定:每年都向社会慈善机构捐赠一些钱,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每年8000只肉粽送养老院

踏进邹洪鸣的家,拥挤的空间里,最显眼的“家具”是一堆红彤彤的各类荣誉证书以及奖杯、奖状等。

记者想知道他们家这些年,到底积攒了多少本荣誉证书的“家底”?邹洪鸣指着旁边的大纸箱说,具体数字真的没有统计过,太多了,平时证书是装在三只这样大的纸箱里,满满的。

邹洪鸣是嘉定红十字“红泥巴”戏曲队队长。平常她会带着她的戏曲队到社区和一些养老院“巡演”。每年的端午和重阳等传统节日,她还会自己出资给养老院的老人们送礼物。“这几年,我每年端午包8000只肉粽子,送到养老院,也给一些居家养老的老人,陪老人们过节。”

包8000只粽子,是个很大的工程。邹洪鸣说,她要请大约50个阿姨连续包两天。这项善事,邹洪鸣一做就是13年。今年由于肉涨价,8000只粽子成本花去3万元,都是邹洪鸣自己掏的。

邹洪鸣一家还在嘉定区内一座公园里认养绿地和树木,每年花费约6000元。

“只要是无利可图的事,我就争着去做。”邹洪鸣说,这些年来,她自己无偿献全血80多次32000多毫升,单采血小板12个单位;她的先生孙和平无偿献全血30次11800毫升,单采血小板18个单位;儿子孙义哲无偿献全血30次12000毫升,单采血小板20个单位。

邹洪鸣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善举,带动身边人。“向社会奉献的爱心是可持续可再生的,只要我们乐于奉献,诚心诚意地奉献,爱心就永远都捐不完。”

从小就想做个“田螺姑娘”

邹洪鸣说,她从小就喜欢默默地做好人好事。

上小学的时候,她经常在放学后,从家里拿着水桶和抹布,钻窗户去教室里擦桌子,擦窗户。“第二天上学后,同学们看到教室里这么干净,很惊讶,连老师都不知道是谁干的。我很享受这种感觉,自己好像田螺姑娘一样,很神秘。”

邹洪鸣认为,自己乐于助人的品德,主要是从自己的长辈那里学来的。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邹洪鸣曾多次自信满满地说,她是一个有钱人。“有人说,我这些年做好人好事至少花了50多万元。有这么多吗?我自己没有统计过。如果真有这么多,可见我多么富有!”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叶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