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鼠年逛上博,灵鼠跟你躲猫猫

农历春节将至,上海博物馆继2019年首次推出新春特展“猪丰卣满迎新春”,用一只商代晚期青铜猪形卣向观众贺岁之后,今年1月14日至2月23日,上博又一次推出《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特展选取了馆藏的5件与鼠有关的文物,并首次采用分散多点式的展现方式,除了一件展品陈列在大厅,其余4件分别藏匿于博物馆展厅的不同角落,让灵鼠跟观众躲猫猫,看你是不是能在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过程中,发现每只灵鼠的精彩故事,收获新春的满满祝福。

这5件与鼠有关的文物,创作年代从元代一直到现代,横跨了书画、玉器、陶瓷、铜像等不同门类,都表达了人们对这种机敏动物的喜爱。在你从上博展厅的某个角落里寻找到它们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灵鼠们的故事吧。

龙泉窑青釉堆鼠水盂

元代

高5.8厘米,腹径7.7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类水盂不仅在元代龙泉窑生产,景德镇窑也较为常见,多见双系或无系,以印花或点褐彩装饰为主,此式单系及堆塑鼠装饰较为少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鼠不但代表子时及子年,还被认为有开天之功。

龙泉窑因烧造青瓷而享有盛名,其烧瓷时间可追溯至晚唐五代,南宋时成功创烧粉青与梅子青釉,开启了龙泉窑的生产高峰。至元代时,龙泉窑的生产规模空前壮大,产品行销海内外。

玉鼠支神

清代

高6厘米,宽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支神是十二地支的代表守护神,其形象与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有关,是自然生灵与文化神格的结合。玉鼠支神正是十二支神之首。此器为白玉质圆雕鼠首人身像,着交襟宽袖长袍,曲膝半趺,手持经卷,闲适安详。另用阴刻技法勾勒出鼠目、须、鼻、嘴,衣褶随身形起伏,姿态传神。上海博物馆所藏原作为一组十二件,以拟人手法雕出情态各异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坐像,造像多手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

铜鎏金持鼠黄财神像

18世纪

高16.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黄财神头戴五叶宝冠,面相圆润,头发和络腮胡须为红色,表明其护法身份。其上身袒露,胸腹间装饰璎珞,左手托吐宝鼠。下部方形台座满刻缠枝宝相花。铜像通体鎏金厚重,显得雍容华贵。从尊像风格以及封底手法来看,这尊黄财神很有可能出自北京。

黄财神被奉为五姓财神之首。吐宝鼠是财神的手持器物,会口吐宝珠,象征慷慨、财宝与成就。在古印度,人们将老鼠作为财富的象征;此外,吐宝鼠的形象来源可能也与古代中亚地区人们以鼠鼬皮制作钱包或珠宝袋的习俗有关。

三鼠图轴

现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纵99.8厘米,横31.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以字行,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属广州)人,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尤擅写生飞禽走兽。

此轴画红白萝卜、冬菇、花生、瓜子等蔬果散于地面,画幅下方有三只老鼠伏在谷穗上摄食,神情机敏,造型生动。此画充分展示了岭南画派的各种技法,所用熟宣纸非常有利于积墨、撞色的运用。画家以浓墨依照鼠骨骼肌肉,在头、背等实处进行刻画,然后以淡墨接染下颌、腹部等松软部位。墨色过渡自然,浓淡相融的变化产生了老鼠皮毛细绒的光滑质感。

这幅《三鼠图》以丰盛的蔬果与老鼠的组合表达了“鼠兆丰年”的吉祥寓意。因为只有在丰收的年成,人们才不在乎富余食物的散落;听见夜晚老鼠的觅食,反倒能够感受到盛世之下万物繁滋的喜悦。

青白釉鼠形砚滴

明晚期

高3.6厘米,长6.3厘米

顾丽江先生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砚滴以瑞鼠为形,蜷身弓足,前爪抱瓜果,瓜果连通鼠身可储水,鼠口一侧衔有稻穗。器身施青白釉,鼠目以青花点缀。模制成型,鼠背处可见清晰的合模痕迹。历代瓷水滴多见象形仿生者,《饮流斋说瓷》第九“说杂具”有云:“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旧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储水不多者,则名曰滴而不名盂。”

展览: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

时间:2020年1月14日至2020年2月23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绘画馆、陶瓷馆、玉器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