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5000多个“家站点”可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消除了距离感,增进了群众获得感,大大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

晨报记者 宋奇波 实习生 牛益彤

从2017年开始,上海各个街道陆续挂出了“人大代表之家”的牌子。同时出现的,除了用于议事的实体会客厅外,还有一个成体系的帮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履职平台。

在此之前,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途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受众范围又时常受限于自己的职业领域。“人大代表之家”这种类似“线下店”的形式,在代表和群众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借助这个渠道,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定期接待、进社区走访等形式,和基层选民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不仅消除了选民和人大代表之间的距离感,增进了群众的获得感,也大大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

据了解,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市已建成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等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平台共5356个,其中代表之家250个、代表联络站940个、代表联系点4166个,基层代表活动阵地网络布局已基本形成。

群众诉求在这里汇聚、推进

2019年的最后一天正好是那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二,天气阴转晴。家住大宁社区南片的陈胡胜8点40分走出家门,坐上了开往第十人民医院的公交车。

车一到站,他就径直奔向了医院大门边上一扇不起眼的小门,小门上方是“大宁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几个红体大字。因这两行字,小小的门洞与周围商店五颜六色的招牌相比,显得格外醒目。

这一天是市、区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之家接待选民的日子。陈胡胜是掐着日子来的,他从社区报的公告里知道了接待的时间,也知道这一天参与接待的有市人大代表、宝华现代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华。

两年前,他第一次来人大代表之家反映问题的时候,就向李华提出了大宁社区需要一条连接南北的公交环线的诉求。

这条诉求来自于他和身边老人的切身体会。大宁社区近几年的发展很快,但在公交配套方面有些滞后。比如北部最远端有一个为老服务中心,各方面设施很齐全,老人们都很愿意去,但从南边过去没有一班公交车可以直达。虽然从地图上看配套了地铁,但其实地铁出来还隔着很远的路,对于老人而言,骑共享单车更不现实。

当时李华很认真地记下了这一诉求,并表示会向相关部门反映。听到这句话后,陈胡胜最初有些失落,因为这样的回复太容易成为一句搪塞的话,他担心自己的诉求很有可能会石沉大海。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之后每一次李华接待选民的时候,陈胡胜都会来。没想到,每一次,李华都会详细地告诉他这个诉求的推进情况,事情的进展也从“留作参考”迈向了“计划解决”。

这一次来,李华告诉他,目前公交公司已经把基本线路安排好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协调站点的工作。

作为大宁社区下辖居民区的书记,李华深知推进这样一条公交线路的落地并不容易。而大宁社区公交环线的事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离不开人大代表之家这个体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的民情汇总功能,我们得以确定这是一个居民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然后才能去大力推动。”李华说,在没有人大代表之家这个渠道之前,部分居民通过拨打12345等方式也反映过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有效进展。

在大宁路街道,除了位于延长中路411号的人大代表之家外,每个居民区都设有一个人大代表联系点,点上有多个民情联络员负责汇总群众的诉求。

据李华介绍,他们之所以把这个诉求认定为是一个共性问题,不仅是因为在人大代表之家的定期接待中会经常收到类似诉求,而且各个联系点在汇总民情时,也发现这个诉求的出现频率很高。

之后他们就把这个问题上报给了街道人大工委,由人大工委反馈给区里的相关责任部门,如果涉及到市属部门,再由像她这样的市人大代表通过建议的形式来进行推进。

有赖于人大代表之家这个平台,人大代表还可以把各个职能部门集中起来协调解决某个问题。李华记得,在推进公交环线的过程中,公安部门、建交委和公交公司就一起坐在了人大代表之家的议事室里,参与商讨的还有选民代表和各个居民区书记。

“58”加“411”,这个号码有“深意”

大宁路街道的人大代表之家挂牌于2017年2月24日,是静安区乃至全上海的“首店”。

据大宁路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刘明刚介绍,人大代表之家的建设可以追溯到2016年全市各个街道人大工委的成立。

“人大工作在街道这一级,一项核心工作就是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提供帮助,”刘明刚说,但在街道人大工委成立前,街道层面只有一个人大代表联络室,“原来一般就只有一个工作人员,相关工作的展开自然是有心无力。”

街道人大工委成立后,机构的建制提高了,专职的工作人员也增加了不少。但对于刘明刚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一切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摸索。

“根据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我们决定建立一个能够让人大代表直接和选民联系的平台。”刘明刚说,去外省市考察了一圈后,大宁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的牌子挂在了延长中路411号上。

挂牌当天,人大代表之家就推出了人大代表接待排班表,定期接待是大宁路街道在探索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方面的一大尝试。

每周二上午的9点-11点,都会有人大代表等候在人大代表之家。一般是一名区人大代表,而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二,则会有一名市人大代表和一名区人大代表共同接待。

为了方便白天要忙于工作的选民,每个月第一个周二的接待时间被放在了18点-20点。这些信息都会定期发布在社区报、宣传册和微信公众号上。

刘明刚说,考虑到大宁地区的面积和老静安差不多,很多选民跑来人大代表之家不方便。从2018年5月开始,人大代表热线电话正式开通,号码是58411411。

“‘58’用上海话说出来就是‘我拨’,”刘明刚略带笑意地介绍着这个有些许“深意”的号码,“411”就是人大代表之家的门牌号。每周二上午,选民打进这个电话,就可以直接和人大代表沟通。

当年年底,人大代表之家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了网上预约功能,包括人大代表信息在内的各项内容也都被公示在了公众号上。

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延长中路411号的那个门面并不是大宁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的全部,这是一个由“家”和“点”(“站”)两级网络构成的体系。

据刘明刚介绍,大宁路街道辖区内的24个居民区都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点,而联络站则设立在辖区内部分代表所在的商场、园区、学校等机构内。

因为定期接待机制在联系点层面很难落实,所以联系点上采用的是人大代表定点联系的模式。每个联系点都会有一个以人大代表为核心、以居民区的民情联络员为骨干的微信群。民情联络员一般从居民区的楼组长中挑选,负责把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定期在群里反馈。

同时,每个季度,人大代表下基层的时候,居民区的联系点就是一个天然的平台。民情联络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面对面地向人大代表集中反映民情民意。而一旦有紧急民情出现,民情联络员可以在微信群里及时反馈,并邀请人大代表来联系点实地解决。

依托于人大代表之家的平台,大宁路街道负责联系的市人大代表和区人大代表,除了每年两次在人大代表之家接待选民,每个季度还会去联系点开展进社区活动,一年中和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至少有6次。

反馈问题更切实,群众获得感更实在

谈到人大代表之家这个平台带来的改变,市人大代表李华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居民的“获得感”。

2016年刚当选为静安区人大代表时,李华以人大代表身份推进的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她对人大代表能为居民带来很强的获得感这件事深有感触。

当时,她在和宝华现代城的居民交流时了解到,居民们出小区的必经之路广延路转广中路的那个路口的划线存在不合理之处,很容易造成拥堵。

李华去实地看了以后发现,两个车道,原本划线是一个车道只可左转,一个车道既可直行又可右转,但事实上需要右转的车辆远远多于直行和左转车,如果一辆直行车遇到红灯,就会有大量的右转车堵在后面。又因为广延路上的早教机构很多,一到周末拥堵情况愈加严重。

“解决方案大家都已经想好了,左转车道加一条直行线,右转车道专供右转。”李华说,看似一目了然的解决办法,因为缺乏把问题直接送达相应部门的渠道,这个问题之前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等到李华当选了区人大代表后,她通过区人大的渠道,请相关部门来实地走访了一下,“对方看过之后,就觉得居民的建议很合理,马上把划线改掉了。”

李华记得,这件事解决后,不少居民都特地来居委会向她反馈改进后的成果。居民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他们说,我们小区能有个人大代表,大家都感到很幸福。”

已经做了几年居民区书记的李华知道,这件事能这么快解决依靠的是人大代表的身份。“如果我仅仅以居民区书记的身份去推动这件事,估计需要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和繁复的程序。”她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但不是每个小区都能有一个人大代表的。”

大宁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的体系建立后,李华发现,随着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的设立,每个小区都能拥有一个为民排忧解难的人大代表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人大代表每为群众解决一个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就增进一分。在刘明刚看来,这正是人大代表之家建立的主要初衷。为此,在定期接待选民中,大宁路街道的人大代表之家还为人大代表配备了“民生事务顾问团”,顾问团的成员由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旨在更精准地为群众提供解决之道。

“有民生顾问在边上,我们用那句‘我帮你反映反映’的机会就越来越少,给选民的反馈也越来越切实。”李华说,群众的获得感增进的同时,与人大代表之间的距离感自然而然地在消失。

在当选人大代表之前,李华已经以居民区书记的身份组织过好几次人大代表选举。她坦言,之前大部分选出的人大代表,居民是不认识的,很多连名字和脸都对不上。“这种情况下,群众当然会觉得选举很形式化。”

人大代表之家体系建立后,创造了很多人大代表和选民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少选民知道哪个人大代表进过社区,哪个人大代表帮助社区解决过问题,人大代表在选民中的知晓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更进一步的是,因为有人大代表之家这个桥梁的存在,群众知道有问题可以找人大代表反映诉求,“人大是为民服务的机构这个念头在人们心中生了根,这可能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长远意义所在。”

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名额扩容

在各个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之前,人大代表们联系群众的途径更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上海宏年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康从2013年开始就作为市人大代表履职,因为连续多年关注交通领域的民生问题,被称为人大代表中的“交通民生问题专家”。

刚当选市人大代表时,李飞康就注意到了郊区居民的通勤成本问题。“尤其是那些因为动迁从中心城区搬迁到郊区的人,他们工作地点还是在市区,每天上班的通勤成本很高。”

为了使自己提的建议落到实处,李飞康多次跑到郊区的浦江镇、三里塘等地实地调研。他找了不少在中心城区上班的人,向他们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大部分人的通勤成本占到月收入的15%。

“这些人是为城市发展做出牺牲的人,政府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补贴。”李飞康想到,上海是最早采取车牌拍卖的城市,当时的成交额已经有几十个亿,“拍卖的所得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为此,他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相关建议,并连续三年在市人代会现场和建交委主任进行了面对面地沟通。“一是询问车牌拍卖的钱用到哪里去了,二是督促建交委尽快落实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的事。”

最终,建交委主任向李飞康承诺,上海地铁五年不涨价。

据李飞康介绍,这件事从问题的发现,到调研的落地,他借助的主要是自己所在的民主党派民建的资源。

“民建里有专职干部,他们会收集民情,我会经常和他们交流。而且民建的成员多数是企业管理人员,覆盖面广,对社会各方面比较了解,我们也会定期交流。”李飞康补充说,最重要的还是人大代表自身要有为民服务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生问题。

因为在高校工作,市人大代表、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主任张建华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青年人才问题上。

2018年,她提出了一个科创中心建设应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建议,这个建议被采纳后,由上海市科委进行了落实。之后,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的名额扩大了一倍,很多青年人才得以受益。

“群众对垃圾分类推行都表示支持”

张建华工作所在的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位于大宁路街道的辖区内,作为人大代表之家体系的一部分,上海大学人大代表联络站就在延长校区行健楼的9楼。张建华和学校的另外几名区人大代表会在那里定期接待选民。

“有了这么一个点之后,能够接触选民的面确实广了。”张建华说,原来交流的人群主要是自己专业相关的人,联络站把交流面扩大到了整个学校的各个人群。

在她看来,更重要的是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给选民和人大代表提供了相互接触的途径,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不再是一句空话。

作为大宁路街道联系的人大代表,张建华也参与了人大代表之家的定期接待和进社区活动,和基层选民的沟通帮她补足了缺少的课。

她坦言,原来自己关注的都是高教系列的问题,确实很少有机会能够认真听老年群体反映问题,像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之类的话题本来不在她的视野内。

“很多听起来像是鸡毛蒜皮的事,实质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她进一步表示,但基层的问题确实错综复杂,时常是同一个话题,前后来的两个人表达的是相反的诉求。

在和选民沟通的过程中,张建华意识到,人大代表不仅是下情的收集者,也扮演着重要的上情传达者的角色。

“我会跟他们介绍今年市人大的重点关注内容,以及目前政府在做的事情。”她发现,这些事由人大代表的口说出来,群众听了会更容易接受。

2019年市人代会结束后,张建华把会上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讨论带到了人大代表之家的接待室里。“群众都听得津津有味,对垃圾分类的推行也都表示了支持。”

令张建华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基层选民的“可爱”。“他们可能各有各的难题,但对政府推行的大政方针都会表示理解和支持。”她说,“每一个来的人都说推行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

同时,她觉得自己的履职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了解了基层,代表提出的建议才会更有可行性。”

对于联系群众能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这件事,市人大代表、上海致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润斌也有切身的感受。他是2018年底增补的市人大代表,作为代表履职的时间只有一年。

负责跟他联系的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从2017年开始搭建起了由人大代表之家、选区人大代表接待工作室、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构成的三级平台。街道依托这个平台,帮助人大代表开展联系群众的工作。

张润斌的信息就公示在其中一个人大代表接待工作室里。借助人大代表之家的体系,在过去一年,他参加过至少5次进社区的活动。有时是在接待工作室里和选民代表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有时是就食品安全问题走访餐厅的后厨。

他表示,作为一个新代表,过去一年这些联系群众的活动,确实给他履职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多帮助。“我原来的关注点主要在比较宏观的营商环境问题上。”张润斌说,跟群众的广泛接触会让他的想法更加接地气。

给他带来最直接影响的是对基层工作的重新认识,“参加了几次进社区的活动之后,才知道基层工作之难。”张润斌说,“同时知道了上海这个超大型城市基层工作的扎实,这也为之后我们推行其他类似于垃圾分类的法规提供了信心。”

市人大代表谈感受

宝华现代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华:

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的民情汇总功能,我们得以确定这是一个居民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然后才能去大力推动。

上海宏年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康:

最重要的还是人大代表自身要有为民服务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生问题。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主任张建华:

很多听起来像是鸡毛蒜皮的事,实质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上海致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润斌:

我原来的关注点主要在比较宏观的营商环境问题上,跟群众的广泛接触会让想法更加接地气。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宋奇波/牛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