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最期盼的营商环境什么样②丨市政协委员杨勇萍: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丨两会声音

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108项措施,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间进一步压减,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46位进一步提升到31位。“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事项达到2261个,线上办事651万件。“双减半”“双一百”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审批事项提交材料和办理时限分别平均减少52.9%和59.8%,全市通办事项和业务流程再造事项分别新增177个和105个。

这是新鲜出炉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与营商环境相关的亮点内容。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正在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现场,来自经济界的企业家委员们尤其关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作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受益者,这些企业家委员们最期盼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样的?

市政协委员、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萍告诉记者,上海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上海市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有目共睹,民营企业的获得感满满。

“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说,在实际的经营中也发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遇到经营问题、发展障碍时,大多不知道找谁倾诉、反馈、寻求支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前跨部门协调、协助的管理模式,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经营问题的处理力度和速度明显不足。

杨勇萍表示,我们常说要“抱团取暖”。从国家到上海出台了那么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要更好地落地,民营企业需要“娘家”。

因此,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导,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量体裁衣、精准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助力民营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他认为“民企服务中心”的职能价值在于“协调交办、跟踪督查、调研指导”三个层面。因此建议统一落实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牵头解决民营企业经营难题、推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通过政策帮享、政府帮难、市场帮需、人才帮育,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升发展能力。

通过组织完善民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统一搭建沟通交流、资本联合、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产业协作平台。

统一调研、梳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也应该积极地弘扬宣传,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 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