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业巡查机制守护“头顶上的安全”-人大代表:高空坠物需从养护、管理、更新层面综合提升

晨报首席记者 张益维

2019年,新闻晨报“头顶上的安全”系列报道,连续反映在城市中存在的外墙立面以及外墙附属物之上高空坠物隐患。

如何才能更好地守护城市“头顶上的安全”,人代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从设计规划、日常养护以及设施更新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顶层设计

从设计层面规避高空坠物可能

和主要出于人为主观行为导致的高空抛物不同,高空坠物的发生,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小,受设施老化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多。因此,规避高空坠物,离不开“顶层设计”。

在市人大代表、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设计一院院长袁静看来,所谓“顶层设计”,就是通过对建筑设计规范的优化,从设计层面规避掉高空坠物发生的可能。

其实,现行的房屋设计规范,已经尽量覆盖掉了可能导致高空坠物的各种问题。袁静说,高空坠物问题多出现于外墙立面、空调外机、外开窗等设施上。目前,这些设施的设计规范均已得到了提升。比如说,目前新建设的建筑基本都应用了内保温的设计,这就规避了因外保温层而出现的墙皮脱落问题。再比如说,既有建筑空调外机没有预留专门的空调室外机板,需要再请工人安装室外机支架,这在我们现今的建筑设计中,已经是不允许的了,新建的楼宇都会提前预留好空调外机的安装空间。另外,新建的高层建筑已不再推荐使用外开窗了,目前应用大多是内开窗等。

袁静表示:设计规范其实是在不断进化的。在新建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已尽量把暴露出的隐患都消除了。

但是,建筑物的安全不止取决于其本身的质量,日常的养护和巡检也非常重要。建筑物其实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大多数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在50年至100年之间。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养护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那些建设超过20年的建筑物,它们的状态就相当于人到中年,养护尤显重要。

袁静认为,对建筑物的巡检和养护,不能仅仅依靠物业,还需将更多专业的力量引进到巡检过程中。“在建筑物的巡检过程中是需要专业技术的。但我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了,还没遇到过主动找来寻求这方面检查的人。我建议,是否可以建立一个专业巡查机制,让建筑物能够得到更专业的养护,变得更安全。”

★日常管理

提倡定人定期巡检、建立一户一档

市人大代表、上海南房公房物业联合党支部书记,上海南房集团应急维修服务中心法人蒋华云,和袁静持有相似的观点。

“为了确保管理范围内的房屋安全,南房公房物业在多年的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定人定期巡检,集团共设置了12名查抢险专员,我们每天对管理区域内的房屋进行巡视、检查。”

“我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一些高层、多层居民楼,还包括老式里弄。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屋,我们会进行不同方面的风险排查。”

“比如对一些高层建筑,我们会关注建筑物的外墙、附属设施的状态等,但对一些老式里弄,我们会更关注房屋结构主体的状态。每栋房屋的定期检查,都会形成记录。针对一些重点可疑区域,我们还会进行二次检查。”

得益于多年的管理积累,对管理区内的房屋的状态,南方公房物业积累丰富的资料,形成了一户一档的数据积累。在蒋华云看来,这些数据,在风险防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蒋华云说:产权人发生变化后,在新业主进门前,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告诉他们,他们所购买的房屋,哪些结构是可以调整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变的。

但是,并不是每一家物业都拥有如此扎实的数据积累。由于物业交接不畅等原因,甚至存在着一些住宅小区物业缺乏基本房屋资料的情况。

因此,蒋华云建议,住宅小区应有意识地积累房屋安全的相关信息,形成一户一档。

在更换物业的过程中,目前很多物业之间的交接程度不到位,甚至有些物业可能因为做得不开心,直接走了,什么都不管。这会导致新物业对房屋状况一头雾水,难以管理。

在这个方面,蒋华云建议相关部门能否加强指导,确保居民区的房屋资料可以顺利交接、留存,以便未来的小区管理者能够开展工作。

★设施更新

完善维修资金续筹等工作

由于建筑设施存在使用年限等问题,很多时候,仅靠物业的日常维护已难以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只有将设施整体更换,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而更换,就涉及到了钱的问题。小区维修资金是有限的,但因时间而出现的问题却是集中爆发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维修资金有限,部分商品小区不得不继续与高空坠物等隐患相伴。

市人大代表、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紫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思欢说:目前确实存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商品房小区,同时遇到房屋设施老化和维修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启动维修资金的续筹工作。

然而,续筹意味着从居民口袋中掏钱,如何调动居民的参与意愿,需要基层管理者的智慧。朱思欢建议,想要提升居民的参与维修资金续筹的意愿,保障房屋更新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多种措施并行。

朱思欢说:首先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居民意识到,缴纳维修资金解决安全隐患,是为了居民自己。

其次是联合小区的业委会、物业,制定合理的公共收益分配方式,让维修资金能够得到补充。

还有就是适当为主动参与维修资金续筹的居民区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维修资金续筹。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