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现处于第几代?为何要改变密切接触者认定标准?来看白岩松专访流调专家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调查内容包括个案调查和聚集性疫情调查。目的是调查来源、探索疾病特性和判定密接者。
流行病学调查已经有了哪些结论?对疫情判断有哪些影响?2月21日《新闻1+1》白岩松对话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研究员向妮娟,关注新冠病毒传染性问题。


基本传播指数跟初期相比已下降

Q:请问现在新冠病毒处于第几代?传染性下降了吗?因为您1月11号就已经到达了武汉,通过你们流调,比如说一个病人会传染几个人是否有了一些变化?

A:根据我们早期调查、对一些我们已知数据的分析,早期一个病人基本上能传播2~3个人。现在根据我们对于发病曲线的分析,可以说目前为止可能一个病人他传播都不到一个病人了。因为如果传播指数还是像当初那样的话,疫情态势就不是现在这样下降的趋势。

所以说目前的基本传播指数,就是病人能够传播的人数跟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下降。

新冠肺炎发病前两天已有传染性

Q:流行性病学调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详尽调查得出某种结论然后影响决策,您是否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在这段时间所发生的变化,结论影响决策?

A:目前为止医学观察期限是14天,这是什么意思?就说当你接触了一个新冠病人,那么从你脱离暴露、和他没有再接触开始那天算起,如果观察了14天,还没有任何异常症状发生,就可以说是安全的了,可以解除医学观察了。

目前有一个变化,病人在出现症状之前,潜伏期的前两天已经有传染性。原来的密接判定是从这个病人出现症状以后和他接触的算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现在有一个变化,需要判定病人在发病前两天接触的人,这两天接触的人也是密切接触者,也需要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

监狱内易发生传播,需要严格防范保护

Q:近日,多省多家监狱出现疫情,从流调的角度来说接下来是否也会去流调监狱?要去调查什么?

A:新冠肺炎疾病和人群的密切接触有非常大的关系,监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较密切,一旦有传染源引入的话,很容易发生传播。所以监狱需要严格防范、严格保护。

监狱里的调查和在其他场所发生聚集性调查的内容是一样的,包括对于个案的调查,重要的是梳理病例之间流行病学的关联,找到传播链条。对于监狱发生的疫情,更重要的是以后的防控。

监狱防控,首先要注重尽量减少传染源引入,比如规范出入人员管理。第二点要做好监狱里异常发生的监测。有人员出现异常发病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处置。另外还有常规措施,比如加强通风、加强清洁和消毒等等。

武汉流行病调查工作量依然很大

Q:你们接下来流调要攻克的困惑和难点是什么?大家都关心疫情什么时候下降?什么时候归零?

A:这个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支持。

以武汉为例,目前为止最大的难点就是,每天新增的病例数量还比较多,那么每天流调的工作量很大,带来的密接判定工作量也很大,所以首先就是工作量的问题。

而且我们不仅要完成工作量,还要有很高的工作质量。只有这种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作为决策的准确依据。目前为止,国家已经派了很多流调队员组成了强大的流调支援团队来到了武汉。

准确信息才能帮助准确研判疫情

Q:这两天大家格外关注数字准确性,从流调角度,如何帮助数字变得更加准确?

A:对于流行病学数据的报告来讲,它的源头是病例个案信息报告。这个报告源头首先来自医疗机构对于病例的初始接诊调查。由于病人刚开始给出的信息可能不准确,在流调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这种,比如发病时间需要核实的话,我们可能还需要去其早期就诊的机构核实,有时候甚至还需要找到其身边关键知情人核实。这样做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关键变量和关键信息的准确性。因为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研判疫情。


对流调想要了解更多,请戳《“1人隐瞒致55人隔离”背后,55名密切接触者是怎么找出来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