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4位独居老人,长宁用“名册+平台+服务”照顾好这些老宝贝

“张家伯伯,饭来了,等一歇我走了记得来拿。”每天中午,家住天山二村的张伯伯总会听到门外响起熟悉的敲门声——那是助餐员给他送来的每日一餐。和他一样,长宁每天约有700多位老人享受到这一贴心服务。

作为中心城区老龄化较高的城区,长宁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全区户籍人口1/3。疫情来袭,如何照顾好这些老宝贝们,成为长宁区各方所关注的。

理清“一本名册”

“13314名为独居老人, 80岁以上的有6571人。”对于全区老宝贝的家底,长宁区民政局有着一本清晰名册。“新冠”疫情出现后,除了进一步排摸底数动态掌握情况后,还对社区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予以重点关心。“名册实际覆盖全区9402名高龄、困难老年人。”

为保障疫控期间社区高龄、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长宁区民政局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落实刚需服务保障提出规范性要求。各街镇以需求为导向,一手抓精准防控一手抓精细服务。

用好“一个平台”

去年3月,“长宁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上线,这处位于689号的智慧大脑被视作无围墙的“养老院”,通过智能化的手段精准掌握社区高龄老人的现实诉求。

“林阿姨,你的腰好点了吗?最近天气变化大,一定要注意添加衣服。”工作人员主动向社区高龄、困难老人拨打关爱电话并记录在册,对于老人在买菜做饭、看病配药、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及时提供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拨打了关爱电话4700个。

提供“一揽服务”

居家养老、社区助餐等都是老人们的刚需服务。

在天山街道,为了应对居民小区封闭式管理,制定了《疫情期间每日送餐服务标准化流程》,严把“送餐员体温测量登记、送餐工具每日消毒、发放小区出入通行证、无接触送餐”四环节,确保送餐服务安全高效。

虹桥街道则建立起了“1+1+1”独居老人关爱工作机制,依托“每周1次居委会的关心、每周1次志愿者的关心、居委会每周上报1次关爱工作情况”,及时排摸重点老人的就餐等需求。

目前,日送餐量达719客,其中送餐量最大的仙霞街道每日有200客,解决特殊老年群体在疫情期间的“一餐饭”。

在居家养老方面,134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在严格落实消毒、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克服困难,坚持上门为311名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建立“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的队员都有同一个名字——“关爱员”。他们有的是“老伙伴计划”的志愿者,有的是社区志愿者,还有的是社区工作者,2596人一起合力关爱社区高龄、困难老人的日常生活。

依托“老伙伴计划”、社区互助睦邻点等载体,在疫情期间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加强线上关爱,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形式关爱社区高龄、困难、独居、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居委区干部、志愿者变身“采购员”,为一些无法出门的重点关爱对象提供带领代发口罩、代为送菜、代买生活物品、代配药等人性化服务,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缓解老人的后顾之忧。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