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日志:清明,烟云袅袅柏子香

现在,每到清明节,人们首先会联想到扫墓,并且莫名衍生出很多禁忌迷信的伪民俗。

尚秉和先生所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写道:“元旦、上元、日至、社腊等日,纯为社会娱乐之节,独清明时值春和,芳草遍地,天涯游子,最动归思;而柳绿桃红,士女踏春,不忘和乐,其趣味介乎娱乐非娱乐之间,而唐宋时尤甚。”文中“最动归思”这四个字或许就是清明扫墓的缘由所在。冬至祭祖与清明扫墓是一个完整的岁时礼俗,这一传统礼俗的意旨在于通过冬至祭祖来祈福新岁吉祥,清明扫墓则是孝亲忆旧来感恩长辈的养育。清楚了节令礼俗的来龙去脉,那些怪力乱神的伪民俗就没有存在的依据了。

曾有人问过我,清明扫墓应该焚几炷香?以现在常用的线香来说,一般都是上三炷香,若从儒释道三家文化来说,象征着“三宝”、“三才”、“君、亲、师”等寓意。但是,线香的出现时间并不长,关于线香使用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元明之际。在此之前,祭扫用香多以直接焚烧香蒿、兰、柏、椒、桂等香料或和香香丸、香饼为主,吴清先生所著《廿四香笺》中的清明用香是柏子香,本期题图即为先生以《香乘》方所制的柏子香。

柏子即侧柏树的果实,前一年仲秋时节采摘后制香窖藏,到清明焚烧正与节气相应。明代周嘉胄著《香乘》卷十八中所录柏子香方:“柏子实不计多少,带青色未开破者,以沸汤焯过,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阴干,烧之。”宋人陈敬著《陈氏香谱》所录柏子香方略异:“……以沸汤焯过,细切以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阴干,烧之。”两香方的差异一为柏子实沸水焯过后直接酒浸,另方为沸水焯过后细切酒浸。直接酒浸的柏子香如天然的香丸,而细切后酒浸的柏子香则为末香。这涉及到“香丸、末香”两种传统制香、用香方式的差别,在气味香韵上,虽是同一香材,亦有不同的呈现。柏子大小如天然香丸,《香乘》中的香方可称其为香丸方,《陈氏香谱》中的香方即是末香方。

柏子香虽然香材易得,工艺简单,但火候分寸的拿捏亦需不断实践总结经验。首先是柏子的采摘时机,过早柏子未结实,过晚则易开裂,以江南为例,仲秋时节最宜采摘。柏子焯水为祛其燥气,火候的拿捏以褪其青色但柏子不开裂为宜。酒浸宜用清酒或低度的黄酒,并在酒中加入适量蜂蜜为佳。密封七日后取出柏子香,要摊开阴干使酒味散去后,方可收藏于香盒中。

柏子香高古清逸,素雅醇厚,颇为佛道修行者所钟情。《香乘》卷十六法和众妙香所录“禅悦香”即以檀香、柏子、乳香三味香药和合而成。宋代诗僧仲殊《鹊踏枝·蝶恋花》道:“一霎雕栏疏雨罢。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尽日暖香熏柏麝,西施醉起留归驾。”描绘的是寒食清明时节,将柏子香与麝香同熏,所营造出的温暖香氛,连西施都流连忘返。

就如尚秉和先生对清明风俗介乎娱乐与非娱乐之间的论点一样,烟云袅袅柏子香同样介乎与朴素、清逸与温情之间,就看你如何来用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