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速度更快、智能取物柜更多,还有保温保鲜功能,“新基建”会给未来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上网速度更快,因为会有更多的5G基站;不用担心未及时取快递物品会坏掉,因为智能取物柜有保温保鲜功能;看病不用去医院排队挂号,因为互联网医院也会更多……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描绘出了未来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活的新变化。

“新基建”会带来哪些生活变化

“新基建”这个新词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词之一。它究竟会给城市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说,上海正加快5G网络建设,截至一季度末,已建5G室外基站和室内小站均超1.8万个。今年全市5G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将新建1.2万个室外基站和3.2万个室内小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地区全覆盖,全市5G平均下载速率将超过200MB,在国展中心、主要商圈、机场等网络深度覆盖区域,平均下载速率将超过500MB。

所以,我们的上网速度一定会更快。

市交通委一级巡视员蔡军说,未来三年上海在交通新基建的绿色交通方面,将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与市级平台服务功能,建成各类充换电设施近28万个,三年内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重点推进经营性充电桩和新能源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

所以,未来开着电动汽车出门,不用担心开到半路没电却找不到充电桩。

蔡军还说,上海将继续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积极推进风险等级设备、测试场景完善的开放道路测试环境建设,三年内新增5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探索开放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道路测试场景。推进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支撑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适应能力。

所以,我们会离自动驾驶汽车真正上路更近一步。

他还说,近期,上海将开展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服务应用,面向社会提供停车多样化服务;创新停车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停车资源的汇集,谋划拓展至小区、医院、学校等场所,推进停车泊位潜力挖掘,提高共享服务效能。

所以,也许我们不必再赶着回家抢车位,或者为出门找不到停车位而焦虑。

他还介绍,轨道交通方面,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开建,国内首个钢轮钢轨制式机场空侧捷运系统在浦东机场投入运营。“十四五”期间,将基于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进一步推进嘉闵线、机场联络线、崇明线等市域铁路轨道交通建设。

所以,未来出行会更便捷。

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说,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推动电商配送末端智能化发展,出台措施,强化末端配送服务智慧化建设,加大智能取物柜布放力度。目前,本市智能取物柜已超3万组。一些电商平台在医院、社区中心等布设具有保温、消毒功能的智能取餐柜,大幅提高疫情期间外卖配送效率。下一步,上海将智能取物柜等智能配送设施纳入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范围,加大对医院、学校、办公楼宇、大型社区等区域的覆盖力度,三年内新增智能取物柜1.5万台以上,构建覆盖15分钟生活圈及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

所以,未来我们要习惯去智能取物柜取快递,也不用担心没有及时取所购商品,尤其是生鲜食品会坏掉,因为取物柜可能有保温保鲜功能。

周岚还说,上海还将推动物流供应链协同发展,鼓励物流快递与电商、实体商业企业合作,支持企业发展智能仓储,推进“店仓配”一体化发展,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供应链生态。一些生鲜电商企业通过“产地直销、前置仓配货”模式,进行限时生鲜配送服务。未来要发展制冷预冷、保温保鲜等技术,规模化布局冷链仓储设施,三年内建设300个社区生鲜前置仓,3个城市分选中心。

所以,未来我们能吃到更新鲜的食品,从田头到餐桌,更快。

她还说,上海将推进智慧零售创新发展,开展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应用,支持线下商业数字化升级。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便利店创新规范发展,以垂直、细分、智能的商业模式,构筑全新的商业场景。目前,全市社区智能微菜场超过2000个。未来,还将支持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加快在商业零售场景深化应用,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制造等行业加快发展。

所以,未来我们要习惯没有售货员的便利店,或者无人机给你送来一份快递。

未来很“美”,新基建要解决四大问题

未来听上去很“美”,甚至有些酷炫。可是,将面对的问题也不少、不小。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表示,不同于传统的“铁公基”建设,“新基建”更多以社会投资为主。在初步梳理的未来三年第一批2700亿元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包中,有600亿元为各级政府投资,其余2100亿元都是社会投资。

怎么来支持撬动社会投资,鼓励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他说,为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在上海新基建“35条”中专门推出了8项重大政策措施,通过加强规划、规范标准、建设导则、财政资金等引导,解决“新基建”建设中,主要存在的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强这四方面问题。

一是解决“建不了”的问题。有些领域市场主体已有较大积极性,但单凭市场力量落地还比较难,上海将主要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加强指标保障等加强引导。比如,在5G领域,未来三年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功能性覆盖,全市还将新建3.4万个5G室外基站(以及5万个左右市内小站),针对新增站址选址难、进场难等突出问题,下一步本市将编制5G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导则,并指导各区开展5G基站布局规划。  

二是解决“建不好”的问题。有些领域市场主体已有较好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和区域内也能落地,但属于新事物、需要探索技术标准和建设导则,上海将通过善规范标准等加强引导。比如,在智能末端配送领域,随着在线新经济等发展,未来三年全市将新建1.5万个以上智能取物柜,为进一步引导合理布局,对于新建住宅和楼宇,将研究制定住宅小区及商务楼宇智能配送设施规划建设导则,修订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区)配套建设管理导则,将智能配送设施纳入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范围;对于存量住宅将结合上海住宅小区“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推进住宅小区智能配送设施改造和建设等。

三是解决“建不快”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感觉资金比较紧张,怎么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变成非常重要而且突出的问题。《行动方案》明确,这次新基建的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支持政策性银行、开放性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建立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通过财政资金贴息等各种方式使得社会资本、社会建设主体能够获得低成本的长期融资,从而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领域。

四是解决“建不强”的问题。有些领域的资源主要掌握在政府手里,没有政府率先开放数据、拓展应用场景,将无法形成有规模、有影响力、有带动作用的应用,上海将进一步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来培育市场需求,同时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开放,来促进应用生态链的形成。特别是在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数字内容、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智能物流、数字生活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养老服务等行业,加快建设一批显著改善制造、服务方式或社会治理模式的示范应用工程,以规模化应用需求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4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上海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新型智慧城市、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总体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已实现全市16个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了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带动6万多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在静安、嘉定、杨浦、虹口、普陀等区率先开展新型城域物联网百万级规模部署。

二是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规模“国内领先”。目前互联网数据中心已建机架数超过12万个,利用率、服务规模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市大数据平台累计已汇集全市200多个单位340亿条数据,数据规模总体在国内领先。

三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级“国内领先”。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14个,大设施的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领先全国。

但是,面对“新基建”的建设需求,目前上海在推进中还存在5G等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统筹、政府支持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创新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立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坚持新老一体、远近统筹、建用兼顾、政企协同,提出了指导思想、行动目标、4大建设行动25项建设任务、8项保障措施,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

让我们通过一张图,来了解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