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获国奖的同济硕士立志投身西部建设-“扬帆成长营”助力学子奔赴基层

见习记者 庞菁涵 通讯员 黄艾娇

即将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原本可以在上海找到一个待遇不错的工作,但云南大山里长大的骆礼福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归故乡,他希望将自己所学带往祖国西部。

这样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早在多年前“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情结已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而同济大学2019年举办的首期“扬帆成长营”及学校提供的暑期挂职锻炼机会,则为像骆礼福这样的毕业生点亮前行的灯塔。

“希望工程”让他免于失学考入同济屡获国奖

骆礼福出生于云南省广南县的一个偏远农村,幼时遭遇家庭不幸,他先和奶奶一起生活,又由伯父伯母抚养上学。

小时候,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之际,是小学校长亲自上门想办法帮他筹措学费,入学后,又获得了“希望工程”的帮扶,每个学期有50元资助,从此学费有了着落。

虽然骆礼福那时候还小,但他记得帮助自己的校长是一名共产党员,对这份关爱感念至今。

“这些感动我一直铭记于心,激发了我发愤学习的斗志。”

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小骆百般珍惜。2013年高考,他以云南省文山州八个县一中理科第二名的高分,考取了同济大学,就读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在同济大学求学期间,骆礼福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获得了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社会助学金和食堂伙食补助,顺利完成了学业。

由于成绩优异,他在本科期间先后两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和二等奖,获评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和学院“励志之星”,参与的创新项目获校级一等奖。

大四时,因学业优异和综合表现出色,小骆获得了同济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留本校继续学习深造。硕士在读期间,他共发表学术论文4篇,连续两学年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和同济大学华特奖学金,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暑期实践被新农村建设震撼他决心反哺家乡

如果说求学路上的经历在骆礼福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那反哺西部家乡的念头生根发芽,则源于大一学年结束后的暑期社会实践。

当时,骆礼福与另外3位同学申请并获批赴广西百色市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他们联系到了正在当地挂职锻炼的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校友韦红亮。在学长带领下,他们参观了学长负责的村委会。

就在那里,骆礼福看到了一幅幅完全不同于自己家乡的新农村图景:通往村里的道路全是水泥路,村里的一排排房舍俨然有序;村里还设有活动室,村中卫生由村民轮流负责清洁,所到之处全是一派干净整洁、生机盎然的景象……

“联想到自己落后的家乡,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小骆回忆道,“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想法从心底油然而生。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返回学校后,他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硕士期间,他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随着招聘季的到来,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昆明物理研究所,这些单位的研究院均向他投来橄榄枝,但为了心中所愿,服务家乡建设,他坚定地选择定向选调生这条道路。

“扬帆成长营”首迎毕业季

近七成赴重点单位就业

近年来,同济大学选择赴国家重点单位、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在持续增长,有志于报考选调生的优秀学子也越来越多。

据同济大学就业中心老师介绍,2019年同济大学为有志于从事党政基层工作的准毕业生举办了首期“扬帆成长营”,目前,已完成签约的2020届成长营营员中,近七成赴重点单位就业,其中29人已签约选调生。

骆礼福就是首批报名参与“扬帆成长营”的学生之一。他在这里聆听了一系列专场讲座和主题培训,包括往届成功选调的优秀校友分享的经验心得,收获颇丰。

据介绍,第二期面对2021届毕业生的招募中,已有700余人报名参加。此外,同济大学还为学生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前体验选调生生活。

2019年暑期,小骆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同济大学“同行计划”暑期挂职锻炼活动,赴广西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交通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为自己积累下真才实干。

毕业季在即,此时的骆礼福已在自己的跑道上笃定而行许久,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一道道选拔考察关,成功选调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回望我走过的人生路和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是党和国家、学校、‘希望工程’和社会各界的阳光雨露滋养了我成长。”小骆说,“祖国的西部建设召唤着我们青年一代,从上海回归家乡,我将用我所学,秉承母校‘同舟共济’的精神,在西部家乡的土地上继续奋斗,让青春在振兴家乡的实践中闪光!”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庞菁涵/黄艾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