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荒地变身美丽小花园,林间步道惹人羡,老伯一天逛三次 | 人民城市 诗意栖居


杨浦区开鲁新村,老旧小区里一块3800平方米的中心绿地,曾经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2019年11月,殷行街道在这里启动微更新改造项目。

该街道对口的社区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兰教授和她的团队,用半年时间,把这里改造成了一座漂亮的社区花园。

📔 周到君笔记 >>>

“新村”光芒耗尽,沦为“问题小区”

△ 小区原来的绿化场地荒草丛生、环境老旧  受访者供图

现在改造好了,接送孩子,可以在这个雨棚下躲躲雨,遮遮太阳,还可以坐一坐。

开鲁新村早已不新了,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家住开鲁三村的陈女士说,前些年,他的孩子在小区里的大地幼儿园入托。每天下午放学,路上就站满了人,车子通过时,家长和孩子都小心翼翼。身后是这个小区里的公共绿地,里面草很深。老早铺的路砖都踩烂了,下雨时,家长、孩子都头上淋雨,脚下泥泞,很难受。

为承担重大市政工程的动迁疏解任务,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上海市政府提出“住宅建设挺进中原”,在杨浦区北部中原地区建设了大型居住区。从那时候开始,开鲁新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公房社区。

△褪去曾经的光芒,小区在林立的新建大厦里愈显老旧  受访者供图

新村分为一村、二村和三村。这个曾经理念超前的新村社区,三十年来,在周边高楼大厦和新潮社区蓬勃涌现的过程中,光芒已经消耗殆尽,已然成为一个拥挤、老化、缺少活力、发展滞后的“问题社区”。

那时候,我家小孩常常问我,妈妈,为什么别的小区有花园、有滑梯,我们小区里没有呢?

陈女士总是回答孩子说,以后会有的。

我们大人心里也想有这么一个活动场所呀!晚饭后散散步,多好!

其实,三村里有一块绿化用地,约3800㎡,在附近这片的小区里算得上是最大的。可是,场地内除了一条长约300m的居民健身步道,一块集中硬质场地,以及场地外围若干健身器材外,再无其他。

夏秋季节,荒草很深,蚊虫也多,我们都不让孩子到这里来。

陈女士说,场地中间那块水泥地稍微干净一点,但早晚都有人在里面跳舞。然而,这块“宝贝”一样的场地,夏天密不透风,冬天采光又不好,在里面运动也满辛苦。

小区也有花园了,老伯一天逛三次

△旧貌换新颜,居民们爱上了这座美丽的花园

我儿子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小区也有花园了!

陈女士说,微更新后的小区公共绿地就是一座小花园,有亭子、有回廊,既别致,又实用。不过,陈女士的孩子已经长大,离开了大地幼儿园,到小区花园的另一侧上了小学。

在小花园的中央,是一座圆形的小广场。小型绿化带后面,是一道弯弯曲曲的回廊。回廊两侧安置了一些供居民休息的长条木椅。回廊尽头,有一条小路,伸向水杉密林深处,伸向小区居民楼宇,显得格外清幽雅致。

△ 居民们都爱上了这道弧形的回廊   张佳琪

小广场铺着塑胶,干干净净的。小区里的曹阿姨说,现在这里天晴没有灰尘,下雨没有泥泞,居民们跳广场舞的环境焕然一新。

小花园靠近幼儿园的一侧,专门为接送孩子的家长做了一个等候区,像一座弧形的站台。陈女士说,这个设计很走心,它与小花园看似独立,实为一体。既能给家长们遮风挡雨,也可以给居民做小憩聊天的场所。

△孩子们在林间快乐地嬉戏  张佳琪

小花园靠近幼儿园这边,有沙坑、滑梯等,是亲子游乐区;靠近小学那一侧,有涂鸦墙,也是孩子们的天地。

居民顾老伯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里这块场地脏乱差,看了都令人生厌,他不想踏入半步。但是附近又没有公园。离他们最近的民星公园和工农公园,步行至少也得20分钟。

现在好了,只要下楼,就有自己的公园。小区环境一下子改善了,我每天至少要下来逛三次。

居民的花园交给居民自己来管

△ 新添置的健身器材和游乐设施都已经运进了小区  张佳琪

居委会主任黄海琴说,由于健身器材和儿童的游乐设施还没有安装到位,这处微更新项目还没有正式移交给居民使用。

这么大一个园子,以后怎么管理?

黄海琴告诉记者,他们早就未雨绸缪,已经有十几个志愿者每天在小花园里巡视,捡垃圾、制止不文明的养狗行为等。

一段时间观察下来,我们发现居民的参与意识非常高,大家都很爱护这座来之不易的小花园。在这个基础上,其他管理问题就好办了。

黄海琴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在街道或者居委会的统筹安排下,将小花园的花花草草以及景观树苗,以认领或者承包的方式,交给居民自己去打理,让小花园成为居民们阳台的延申。

为了让居民们养好花草,居委会还计划邀请园林绿化方面的专家,来给居民们传经送宝,教授养花种草的技艺。

小花园是大家的,以后管理也会依靠大家,这样常能长长久久。

黄海琴说,小花园刚刚落成,还没有命名。很快,他们将在居民中为小花园征集一个好听的名字。

💬 对话设计师 >>>

人与社区的健康和谐,就是我们理想

👩 王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城市实验室主任;杨浦区殷行街道社区微更新对口规划师。

Q >>>

记者:开鲁新村公共绿地微更新已经成型。在进行微更新之前,这处绿地处于什么状态?

A >>>

王兰:去年我们着手改造开鲁新村那片绿地之前,里面只有一条300米的跑道,其他各活动区域的边界模糊,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

设施上缺少雨天遮蔽、夜间照明和可供停留等候的空间。现有树木对场地日照通风产生不良影响,缺乏景观设计。场地内大量土表裸露,雨天泥泞。

此外,场地外围还存在较多未被利用的闲置资源,包括邻近小学内的羽毛球馆,以及废弃自行车棚设施,有条件作为空间扩展共享给社区。

Q >>>

记者:如今的社区里集合了步道、广场、健身区域、儿童活动场地以及廊架、凉棚和绿化景观……美不胜收,能谈谈您的设计理念吗?

A >>>

王兰: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健康导向的社区公共绿地微更新设计,作为建设健康社区的抓手;从居民个体健康和社区健康两个维度出发进行更新改造,营造“社区公共中心”;结合健康导向的公共绿地设计框架,分别从促进体力活动和交往、提供可供获得的健康设施、减少污染源及人体暴露风险三个路径,提出具体设计策略。

此前,我的团队和学生志愿者们在社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多数被访问者表示,他们每天在社区公共绿地停留约30分钟,集中在放学的时段,主要使用人群包括社区老年居民、周边幼托及小学的适龄儿童、接送儿童的家长。

我们结合调研访谈,将使用者的健康需求归纳为康体健身、儿童游乐、共享生活、文化活动、休憩交流、医疗卫生共6大功能板块。

Q >>>

记者:您提出健康导向的公共绿地微更新理念,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理想图景?

A >>>

王兰:开鲁新村这个项目是成功的。我们健康导向的绿地微更新理念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居民现在很喜欢到那片活动空间里去活动,有的老人每天都要去两三次;年轻人也会在闲暇时间,到那里幽静的步道上散步,消除工作上的疲劳;孩子们也喜欢到小区的花园里游玩奔跑。

微更新后的公共绿地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这对促进居民的健康、促进良好的邻里关系,提升社会凝聚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人与社区的健康和谐,就是我们理想的图景。

🔖 相关阅读>>>

《让社区更加人性化,让生活更有人情味 | 人民城市 诗意栖居》

《破旧电话亭变睦邻微空间,老小区“蝶变新生”| 人民城市 诗意栖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叶松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