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实效显著,可回收物回收量、湿垃圾分出量大增-1.3万余小区分类投放全覆盖检查

晨报记者 郁文艳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昨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余洪伟、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严永康介绍一年来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主持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一年来,上海垃圾分类取得显著实效,可回收物回收量、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出量大幅增加,干垃圾处置量相应下降。

市绿化市容局:

9月底前沿街商铺定时定点上门收运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介绍说,据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至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90%。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今年6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下降19.8%。

邓建平说,目前上海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余个;累计配置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 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24350吨/日。

根据今年新的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小区必须安装除臭设施、洗手池、破袋工具这“三件套”。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通过一年的努力,许多居民都养成了“破袋”的习惯,破袋工具不一定要使用。

同时,近年来本市有序减少了沿街和公共区域的废物箱,以助推垃圾分类。有市民觉得不便,对此,唐家富表示,此举是为了督促市民游客不乱扔垃圾,沿街商铺在规定时间投放垃圾。他介绍,目前全市18.3万家沿街商铺推行了垃圾定时定点,日均干1000吨,湿1200吨,预计9月底全市3800余条道路,19.5万沿街商铺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收运。

市城管执法局:

将探索智能场景,提高监管时效性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严永康介绍,近一年来,全市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32.8万余人次,开展执法检查15.2万余次,共检查投放环节居住小区、大型商场、小店小铺、高等院校、医疗机构、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各类单位29.9万余家次,检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环节单位2969家次;共检查大型中转和末端处置企业306家次。检查个人97097人次。教育劝阻相对人59856起,责令当事人整改38739起,其中责令单位整改29425起,责令个人整改9314起。

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执法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在分类投放环节,将对1.3万余个住宅小区实施全覆盖检查,同时紧盯问题高发的老旧小区、重点攻克小区居民在定时、延时、误时投放点周边随意乱扔垃圾、高等院校容器标识不清、集贸市场混合驳运、医疗卫生机构混合投放、交通枢纽容器规范设置等突出问题;在分类收运环节重点整治230家生活垃圾收运企业混装混运、遗撒滴漏等问题;强化对末端处置环节10家大型中转、9家末端处置企业以及可回收物体系中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的指导督促,避免出现混合压缩、混合处置现象。

同时,探索智能场景,提高全要素监管的实效性。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拓展智能场景应用,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执法对象数据库,分级分类归集分析数据。强化数据监管,对纳入在线监测系统的生活垃圾设施设备进行数据抽检,提高对混装混运、公共场所垃圾混投乱扔等乱象的发现率和处置率,提升智能监管水平。

此外,坚持“教育劝阻为主,处罚惩戒并举”的原则,针对拒不履行分类义务、拒不落实分类措施的单位和阻挠调查、拒签文书、拒不整改、屡教屡犯的个人,依法从严实施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其信息纳入公共信用平台,实施信用惩戒。对违法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收运及处置企业,依法吊销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

市邮政局:

推行电子运单,一年节约12亿张A4纸

近年来,快递包装是上海生活垃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布会上,市邮政局副局长余洪伟介绍,一年来,邮政部门坚持源头治理、循环利用,包装减量效果明显。目前本市主要寄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9%,相对于之前普遍使用的传统纸质运单,每年可节约12亿张A 4用纸。

此外,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64%以上,比《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增长20%,每年可节约20亿个包装袋、包装箱。45mm以下“瘦身胶带”的封装比例达到88%左右,全市每年可节约胶带用量6亿米左右。

本市主要寄递企业可循环中转袋的使用率达到85%以上,每年转运中心可减少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约1.2亿条。全行业已经推广使用循环快递箱、共享快递盒等新型快递容器12万个,循环使用480万次。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1660辆。

据介绍,《条例》实施以来,对本市64个寄递企业分拨中心、网点开展专项检查,对1万多件邮件快件封套印制、胶带使用、二次包装、填充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市商务委:

已建可回收物两网融合服务点1.5万余个

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目前本市已建成可回收物两网融合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分拣场10座,可回收物点站场三级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居民小区。

据悉,目前本市“两网融合” 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一共64家企业,一年来,回收企业积极探索回收创新模式。例如:杨浦依托回收企业建立了“点站场” 三级回收网络,投放智能回收物终端1126个,中转站建成7个,近期又建成分拣场1座,目前杨浦区可回收物已细分成40多种品类,通过智能化回收、标准化运输、专业化分拣,精准对接末端的处置企业。松江、嘉定区运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可回收物的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

打通回收与处置利用的渠道才能真正让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刘敏介绍,本市回收企业目前与长三角地区134家再生资源处置重点企业进行了对接。比如电子废弃物领域,本市9家处置企业通过互联网+回收,逐步完善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置利用;废玻璃领域,本市的处置企业结合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运用国际领先的光学分拣技术,对废玻璃进行再生处理;废塑料领域,本市处置企业将白色泡沫塑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成再生利用的新产品,如镜框、画框之类的装饰品,目前已销往国内外;废钢领域,本市处置企业将分拣后的废钢运往长三角地区的五金器件制造厂、铸造厂、高炉钢厂等地进行再利用。本市的钢铁企业和一些物流服务平台也建立了逆向物流的服务体系,用于废钢的回收利用。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