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空中课堂”够不够智慧?疫情后,智慧教育如何更好因材施教?

经历了这场大规模线上教学,上海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怎样的发展?上海的“空中课堂”谈得上智慧吗?疫情过后,未来的智慧教育如何在因材施教上做得更好?

在今天(7月10日)下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上,来自上海“空中课堂”建设的深度参与者们一起探讨。

“空中课堂”够不够智慧?

上海的“空中课堂”谈得上智慧吗?6位全程参与上海“空中课堂”建设的嘉宾,与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一起做探讨。

“闵行区总共有16万多的学生,我印象很深,大概1/3的学生都在外地,有这样的一个空中课堂,我们做到了人人、时时、处处可以学习,但我们‘空中课堂’称之为叫人工智能教育还是有距离。“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认为,目前的技术还没有深入到研究空中课堂跟线下教学之间,到底应该有些什么样的区别,这个过程当中的人工智能的智慧体现尚不充分。 

与之持不同观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徐淀芳从人的智慧出发,认为“空中课堂”凝聚了诸多智慧。

“统一视频课加互动指导,这样的一种双师教学的模式,本身就体现了行政的决策智慧。我们的教研员,我们的老师,面对他们很少经历的这种大屏幕上课这么一种方式,大规模组织了完成了41个学科段,5300多节课。其实每一节课我们都有10多位老师参与,花费的时间是我们课时的数10倍,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智慧,尤其是体现了一种专业精神。 ”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在具体在实践操作当中,感受最深的是双师教学模式的这种智慧叠加和互补。 

“课堂首先它的价值取向是规范、标准、普适的课一节,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受益,这里面是要求A角主讲老师有智慧的。 但是离了我们B角教师也不行,他有点石成金的作用。比如说我们运用小视频,老师把空中课堂的视频切分之后,重点的段落给孩子推送,那么孩子们的课后的温故而知新就可以不断回看。这是一种智慧,还有我们运用讨论区,有些题目判断题和选择题就再现完成,而且一键搞定所有数据,马上可以做学情分析。”

李永智分享了在疫情期间,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在信号的分发当中的一个细节。

疫情初始阶段,为了保证在湖北尚未返沪的师生能够顺畅地参与到空中课堂当中,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在湖北本地布设了CDN。其实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都有上海籍的师生,当时那些地方到底有多少人,如何布设CDN来加速保障他们顺畅访问,这些都是通过智能的技术进行了数据的采集评判,然后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发。这些体现了人工智能,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基础设施保障的团队,所做出的贡献。

未来的智慧教育应促进因材施教

在建平实验中学的直播平台上,一节直播课的受众,远远超过了本校的600名学生,竟有多达一两万人观看。

校长李百艳回忆刚刚结束的线上课堂时感慨,智慧教育帮助了教育公平化的实现。

“对有的学校,可能你学校的校舍还比较陈旧,可能师资还比较薄弱,但如果作为一个基层校长和老师能够有意识的去获取泛在资源,有针对性的去运用,就是在造福学生,把教育公平变成现实。” 

李百艳认为,“空中课堂”只是一个开端,一个序幕,让信息技术在整个师生当中得普及性的使用和认识。 

疫情终究要过去,未来面对的,将是回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阶段,把未来的智慧教育做得更好,离不开讨论教育公平、教育个性化。

“人工智能促进我们每个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也就是基于数据的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有了可能。”

恽敏霞说,疫情期间超过98%的老师都跟网课有了亲密的接触,要用好这一次的机会,让后面的教育跟人工智能跟大数据之间有更紧密的结合,从更高质量地均衡走向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李永智说,未来的智慧新家园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未来世界,学生可以享受个性化教学,老师得到职业成长,家长得到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使规模化的个性教育成为可能

“3月份以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同步启动在线教育,全市300多万师生参与了居家在线学习,整体运转平稳有序,学生家长反响以及社会舆论总体良好。”

市教委主任王平介绍,此次大规模“空中课堂”在上海已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上展开,一并照顾到滞留在外地的上海籍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国际学生、特教班的聋哑学生等不同群体。

“要建设一流城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人工智能这款催化剂。”王平说。

2018年,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去年3月,又发布了《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和《上海面向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将人工智能作为上海教育现代化发展愿景的重要特征。

目前,上海已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比如上海教育城域网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个主干宽主带宽达100g的教育城域网,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高速校园网络全覆盖;构建了“一网两平台三中心”,即上海教育城域网,大规模智慧学习的泛在平台和上海教育综合管理的决策平台,以及上海教育素质中心、上海教育资源中心,上海教育认证中心;在教师素养方面聚焦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施了推进未来教师人际协同工程。

王平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教育的时空场景和供给水平,使规模化前提下的个性教育成为可能。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是大势所趋,最大程度的运用线上技术与数字化的资源共享共创的优势,支持教师教学准备与实施,支持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庞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