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中国人工智能要“勇探无人区”

711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人工智能的传承与发展论坛作为大会特色活动,汇聚了4位中外院士、23AI学术界和产业界资深学者和青年科学家云端连线,共话全球人工智能的人才传承、产研趋势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论坛由拥有世界领先科研人才及学术资源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与汇集国内学术界及产业界领军AI人才的AI青年科学家联盟·梧桐汇联合举办,并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商汤科技、氪信科技协助。

 

AI下一站主战场在哪里?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发表了题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挑战和机遇》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翻译、智能自主系统等全球最广泛的领域,未来更要勇探无人区我们现在应该一只眼睛看着国际的学科前沿,另一只眼睛看着我们国家迫切需要的实用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从应用推向模型,模型推向理论,这就是无人区,是真正大有可为的地方。

 AI下一站的主战场在哪里?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指出,现在人工智能在图像、视频、语音等感知层面比较得心应手,在认知层面的水平相对弱一点,下一个主战场可能是在认知层面,语言层面的沟通交流、互动应该有比较大的突破。

谈到从国产替代国际领先后浪该如何保持独立判断时,美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Harry Shum解释以前有的东西是已知空间,当你超越别人后,看到是零空间,零空间意味着无穷大。今天人工智能在中国有这样好的环境,大家应该下定决心做一番事情。

 

AI产研融合创新之路怎么走?

谈到学术界与工业界如何进行分工协作时,本场特邀点评嘉宾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认为,学界做科研是把资本变成知识以填充人类的知识体系,而企业做产品是把知识变回为资本,形成一个闭环。他还提到,基础科学研究就像储存化石燃料,花很长时间储存,后面人才能拿出来让它发光发热。

关于如何培养工科学生建立产研思维,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优必选首席科学家陶大程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进入企业之前要培养规范化的开发流程,树立知识管理体系;第二,要对重要的商业概念、产品开发流程有一定了解,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第三,要改变创新至上的思维方式,简单明了的算法和系统往往比过度复杂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AI如何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上海已成为“AI可持续发展2030”的全球策源地。其中,AI如何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

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2030”圆桌讨论环节,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介绍,基于AI赋能,商汤为湖北新冠病例提供辅助诊断、为全球居民提供非接触式测温防疫、普及欠发达地区K12群体的AI教育、利用遥感技术守护自然环境、人民网实现媒体视频智能剪辑、打造内容风控大脑、上海交大研发新冠疫情信息排查语音机器人、谷歌数据中心利用AI技术节能减排等。这些创新应用表明,善良的人用AI将善意无限放大。嘉宾们探讨了如何正面地利用AI在传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产生更大的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避免产生数字鸿沟和技术滥用。

圆桌最后发布了上海倡议:AI可持续发展2030十大议题,招募更多智库、企业、NGO组织加入,共同推动全球AI案例库、政策库,加速推动AI伦理共识、AI全民普惠、AI产业融合、AI可信赖科研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坚信,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一种普惠的基础设施,真正给每个人带来正向的平衡、公平、开放、绿色的价值。田丰看好AI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AI全景论文首发

论坛前夕,由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美团点评、字节跳动、Momenta、氪信科技等领军AI企业联合完成的论文《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简称“AI in China”)已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机器智能》刊发,是集结中国最强AI力量的重磅发声。这是《自然》子刊首次刊登全景式扫描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研究成果,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AI学术和产业中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氪信科技CEO朱明杰分享了AI in China全景论文背后的故事。这篇论文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但我们都怀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一次全景式地把中国的方方面面的AI应用写出来,是希望告诉世界:中国今天的AI应用到底怎么样,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互联网+”智能×”,人工智能正在众多领域发挥乘数效应。在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AI科学精神的传承、人才的蓬勃发展以及产研的深度融合将共同助力中国描绘智能经济景。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