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何大力推广这种砚台?答案来了

中国文房四宝里有一个品种,是康熙皇帝亲自发掘,亲自使用,亲自推广的,那就是松花石砚。

一国之君为何会对小小砚台如此上心?通过对朵云轩12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御赐松花石砚的了解,我们找到了答案。

这方清康熙御赐松花石砚,色青,有横刷丝纹。砚呈长方形,砚池上方浮雕一麒麟瑞兽,似行走于祥云之中作回首状,栩栩如生。砚池下方为圆形砚堂。砚缘四周出边框,左右两边分别刻竹节状纹饰。砚背阴刻康熙御题楷书砚铭“以静为用 是以永年”八字。其下阴刻篆书“康熙宸翰”四字方印。砚两侧阴刻楷书铭“赐翰林院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臣孙勷”“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此砚曾见于楠文夫《文房至宝》与《砚台 中国的砚》。

■清康熙御赐松花砚

14.5×10×1.5cm

著录:1.《中国の砚》P210,日本美术出版社,1998年。

2.《名砚辨》P508,文物出版社,2012年。

3.《文房至宝—砚·墨·笔·石印》P207,河出书房新社,2013年。


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古硯资深鉴定专家蔡鸿茹撰文称,此砚造型古朴自然,石质温润细腻,雕刻精细传神,纹路清晰流畅。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兽,而竹被用来赞美文人崇高的气节、刚正的品质以及君子的自省。

砚铭上的“孙勷”,是一位口碑不错的清代官员。孙勷(1655-1739),字子未,号莪山,又号诚斋,清代德州东柳村人,官至通政使司右参议,撰《鹤侣斋集》三卷。孙勷24岁夺得山东乡试第一名,28岁考中进士,钦定第五名。后入翰林院,64岁(1719年)时升任大理寺少卿,居正四品官阶。孙勷诗文皆精,尤其文章出众,但他做人却始终严谨低调。孙勷为官42年,从不趋炎附势,也不傲视贫贱,并在任上能够积极培养和鼓励后辈,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肯定,故而能够得到康熙帝的御砚赏赐。

赏赐时间是在康熙58年,也就是1719年,这一年正好是孙勷升任大理寺少卿,康熙赏赐此砚,作为对下属的一种褒奖。

此砚有清宫造办处所制原配嵌白玉打框紫檀木盒,且内胆为罕见的锡胎所制,作用为防木盒收缩变形,锡胎底盒内凹,留有空气,便于轻松取砚洗涤,匠心独运,构思巧妙。紫檀木匣外又有孙氏庋藏时所制金丝楠木箱。

说完了这方砚台,话题自然就转到康熙和松花砚上了。松花砚始制于明代末年,在康熙之前完全没有名气,而从康熙开始,一跃成为能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并驾齐驱的名砚,这是为什么?

原来,松花石产自松花江边的砥石山,那里属于大清的龙脉长白山,是大清发祥的宝地。因此,在康熙东巡盛京之后,就把松花石作为皇家御用砚材,由宫廷垄断制作。在康熙的推崇下,松花石制砚技术和艺术观赏性大大发展,御制松花石砚也往往作为康熙赏赐大臣之用,因此松花石砚在民间少见。

而松花石砚的品质也对得起康熙的价值挖掘。它“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洵足超轶千古”(出自康熙末年陈元龙所编《格致镜原》)。

除了产自大清龙脉的特殊意义之外,康熙推崇松花石砚还有另一层意思。康熙亲自撰写了一篇《制砚说》,文中称“顾天地之生材甚伙,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松花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也就是说,康熙爱材,他从发掘一块石材,升华到为大清发掘人才上来,意义一下子就升华了。

■康熙皇帝像

有品质保证,又有康熙加持,松花石砚很快成为清代的国宝。如今,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存有松花石砚仅80余方,在收藏市场上,如果有康熙御制松花石砚出现,往往会引起一番争夺。

以下为几方清康熙松花石砚的拍卖纪录。


1、清康熙御铭凤纹松花石砚

成交价:529万元

(西泠2011年春拍)

 

2、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

成交价:425.6万元

(中国嘉德2010年春拍)

 

3、清康熙松花石雕苍龙教子松花砚

成交价:345万元

(保利2012年秋拍)


 

朵云轩120周年庆典拍卖

预展时间:2020年9月21日、22日

拍卖时间:2020年9月23日、24日

拍卖地点: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上海南京西路399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