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的魅力,竟带火了普陀区这堂思政课~ | 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

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台下,孩子们认真地听着………

9月24日下午,“跨界融合视域下的魅力思政——普陀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暨‘四史’学习教育进课堂”推进会在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举行。

把办好思政课作为加强党的领导、把准办学方向、筑牢信仰之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普陀区积极创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从“思政课的跨界与融合”开题、破局,构建起大中小多方联动的“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一体化工作格局。

曹杨二中附校思政教师查永浩和学生展示一堂以“四史叩问初心 民主凝聚力量”为主题的初中思政课,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堂有机融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之路,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四个自信”;华师大马院副教授叶方兴对思政教师开展了题为“学四史 促进思政课教师再成长”的专题培训……

今年3月18日,普陀区首批8所学校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校”后,更多学校、思政课教师开始加入“协同作战”,完成教学接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贯通。

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在讲话中指出,普陀在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在华东师大的专业支持下,合力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四史”学习教育。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强调,学校思政课建设,基础在“课程”,核心在“思政”,关键在教师,方法在融入。要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学校育人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区域特色的思政课工作体系,必须聚焦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希望普陀上下,尤其是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凸显普陀“赤色沪西”的教育资源优势,系统推动课程体系优化、教师能力提升、课堂品质提升、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唱响“主旋律”,用好“主渠道”,守好“主阵地”,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普陀特色”,不断推动普陀学校思政课教育工作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

会上,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胡俊对《跨界融合视域下的魅力思政——普陀区思政教育一体化在行动》作了方案解读。 她指出,普陀教育统筹推进“三堂合一”的思政工作体系,积极创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通过实施课程体系优化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课堂品质优化工程、教育资源开发工程,细化各项工作要求,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区域大思政格局形成。

市教委、华东师大和普陀区相关领导共同发布了“普陀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四大品牌工程”,标志着普陀区多方联动的思政一体化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