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银行理财产品成为香饽饽

晨报记者 赵智妍

资管新规出台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正加快净值化转型,不再刚兑,不少稳健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固收+” 产品。分析人士认为,“固收+”产品收益稳健、回撤小,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稳健型投资者的需求。

“固收+”产品爆发式增长

据W 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主打股债策略的“固收+” 产品整体发行量已超3000亿元。而去年全年,该类产品发行数量为70只,募集总规模为690亿元。今年“固收+”产品涨势迅猛。

“固收+”是一种投资策略,可以分两部分来看,分别是“固收”和“+”。“固收”是指产品组合中一部分资产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力争获取较为平稳的收益,作为底仓;“+”指另一部分资产投向股票等权益资产,追求更加丰厚的收益。简而言之,“固收+”产品即通过低风险债券资产打底,借助风险资产和策略增厚收益,具有收益稳健、风险可控的特征。当市场走势较好时,“固收+”可以借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获得超越传统理财产品的收益;当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时,又有低风险债券打底,争取稳健收益。

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对“固收+”产品颇为青睐。据普益标准统计,作为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中备受追捧的新品种,2019年“固收+” 产品数量在银行固收类产品中的比例达到四分之一。根据产品资金投向不同,“固收+”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基金、+衍生金融工具、+权益类资产、+收(受)益权、+多种资产、+其他类型资产。其中,七成以上的“固收+” 产品为+多种资产的类型,其次为+权益类资产,占比超两成。

“固收+”产品业绩表现稳定

不仅数量上蓬勃发展,“固收+”产品业绩表现也相当稳健。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纯固收净值型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固收+” 净值型产品由于采取多元的资产配置、优化的投资策略,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走势依然平稳,始终维持在4%以上。

从各类型银行“固收+”产品来看,以投资者偏好的半年期“固收+”产品为例,国有行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城商行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农商行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则3.9%,股份行“固收+” 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最高,达到了4.1%,超过各类型银行平均值10BP。

“固收+”产品

符合稳健投资者的需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在2021年底结束,银行理财整体呈现出加速净值化转型的大趋势,这对较低风险收益特征的“固收+”产品具有较大的投资需求。

华夏鼎清拟任基金经理柳万军表示,“固收+”产品之所以受到市场的青睐,在于长期购买传统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的投资者对日益下降的预期收益感到不满足,同时,很多产品在“资管新规”后将失去刚性兑付的托底,急需寻求可替代产品进行资产转移。“固收+”投资策略能够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配置权益资产来博取业绩弹性,更能够满足多数投资者无法专注理财,但又希望资产能够保值增值的需求。

普益标准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产品和机构两个维度来选择“固收+”产品。

从产品维度来看,首先,产品流动性要好,兼顾收益。好的“固收+”产品兼顾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收益需求,因而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定开型“固收+”产品,付息周期要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保持在短中期。其次,产品费率要低。好的“固收+”产品的管理费、销售费、申购费、赎回费等费率不能太高。

从机构维度来,一方面,机构管理运作水平要高。一直以来,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较低,对于产品净值波动敏感。因而“固收+”产品回撤要小,风险要可控。建议投资者购买产品管理经验丰富、风控水平高的大型银行或理财子公司的产品。鉴于股份行“固收+”产品在运作上的优异表现,投资者在购买“固收+”产品时可以优先关注股份行或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发售的“固收+”产品。

有关专家表示,受资管新规影响,固收类净值型产品都按照市值法估值,净值会真实的反映债券市场的波动,因此未来此类银行理财产品会或多或少出现浮亏情况,投资者需要打破银行理财刚兑的旧观念,而银行也要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习惯并接纳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化的表现。但由于多数银行采用的投资策略是,配置中短期限的债券且持有到期,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最终会回归到票面价格,因此受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浮亏是暂时的。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赵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