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最高17℃!大回暖后又有Boss级寒潮?周末又要回冰点,注意防燥

寒潮过去,“大回暖”来了。

今晨徐家汇站点最低气温-0.6℃,这也是2021年首波寒潮来临后,自1月7日起连续“冰冻”的第六个早晨,同时也是最后一个。

明天,申城的最低气温将回到冰点以上在三四度左右,白天最高温度更是能冲上15℃。而这波回暖在周五达到顶峰后,紧接着较强的冷空气到来申城再次大降温,又有可能达到寒潮标准。

“三九”尾巴上又有boss级冷空气赶到

明日升温势头强劲。有阳光打头阵,在南到西南风的推波助澜下,最高气温将回弹至15℃,可以暂时告别缩手缩脚缩脖子的日子了。

不过衣服可不能减太快,辐射降温影响下,早晚三四度的气温仍然是冷字当头,周五暖平流对沪影响达鼎盛,全天8-17℃。

又一个boss级别的冷空气将在“三九”最后一天赶到。

虽然这股冷空气不如上周的厉害,但由于前期气温升得过高,降温幅度也是十分可观,有可能达寒潮标准。

然而,这场冷暖空气之争还没有结束——下周暖平流再度崛起,气温又要快速反弹。

看来今年的“三九四九”,要跟着气温玩过山车了,气温大起大落很容易诱发感冒。气象部门提醒大家关键时期要及时关注天气,注意冷暖。

今日午后全市大部地区相对湿度不足20%

最近,全国大部都干燥。

昨天11时,全国大部相对湿度不足40%,北方大部不足30%。

上海呢?

今天午后两点多,周到君所在的区域之有……18%……

看看相对湿度图,本市大片区域不足20%。

都说上海冬天是“海派湿冷”,可最近这相对湿冷已经完全来到了干冷的领域。而且天气预报显示,要到下周中期申城才可能迎来降水。

据悉,人的体感干燥程度主要由相对湿度决定:相对湿度越小,空气中水汽离饱和状态越远,人体表的水分越容易蒸发,人就感觉越干燥;相反地,相对湿度越大,人就感觉越湿润。实验测定,人体感到舒适的相对湿度范围约在45%和65%之间。

中国气象报社的科普文章曾指出,评定人类生活环境的优劣,相对湿度是一个举重若轻的指标。一般来说,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的地区被认为是“潮湿地区”,而小于50%的地区则被视为是“干燥地区”,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过于干燥的空气会对人的呼吸道黏膜刺激较大,有呼吸道疾病的人要注意湿度的变化情况。

静电与天气干燥息息相关

脱个毛衣长发根根竖起,拧个门手指闪出电火花。冬季静电不陌生,而静电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干燥。

中国天气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空气相对湿度越低,产生静电可能性越大。当一天中最小相对湿度≤30%时,极易产生静电;当最小相对湿度30%~50%时,容易产生静电;当最小相对湿度50%~65%时,可能产生静电;当最小相对湿度>65%时,产生静电的可能性接近于零。

目前上海的相对湿度,属于“极易产生静电”。

预防静电可以这样做

如何让自己“保湿”,是预防静电的关键:

1、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除了经常通风换气外,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者放些盆栽花草、饲养观赏鱼;尽可能避免使用化纤的地毯、窗帘和塑料质地的饰物。

2、尽量避免穿化纤的衣服,洗衣服时可以使用防静电的洗涤剂。

3、平时梳头弃用塑料和金属材质的梳子选择木质和牛角梳,或者勇于尝试黑科技负离子梳。

4、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

5、使用保湿性能好的护肤品,以保证皮肤的水分;勤洗澡、勤换衣服也能有效地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电荷和带电尘埃。

6、在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用手摸一下墙壁,将体内静电“放”出去。

干燥天气注意人体防燥

进入冬季,有些人的皮肤会出现干痒、皲裂的症状,如何有效预防和缓解皮肤干燥引起的各种不适呢?可以试试以下四点。

1、减少洗澡次数。频繁洗澡会损伤保护皮肤的角质层和油脂,加剧干燥、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热,洗浴时少用或避免使用肥皂、硫磺皂等碱性过强的清洁产品。

2、洗澡后使用身体乳。冬季皮肤干燥缺水,选用保湿润肤的护肤品必不可少。在洗澡后的3分钟内全身涂抹身体乳。如果皮肤比较敏感,还可以考虑到医院开一些医用护肤品。

3、养成勤喝水的习惯。除了外用的补水保湿品,也要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可以每次少量,多次饮用。

4、补充含油脂丰富的食物。皮肤干燥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油脂较少,在饮食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富含油脂的食物,比如花生、芝麻、五花肉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