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错峰团圆

子不语

离牛年还有三十天,如果按照往年惯例,春运的抢票大战已经开始,但据报道,今年抢票的热度已经明显降温,除夕前三天,不少热门线路尚有余票。

抢票大战降温的背后,是许多人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回老家过年?

这是一场感性与理性的较量。就感性而言,不寻常的鼠年终于将过去,所幸阖家平安,老家年迈的父母仍然康健,在外地打拼的小辈也期盼着到了年尾,能够躲进那个牵挂了一年的温暖的港湾。想必不少在家的父母,已经开始打扫留给孩子的房间,盘算着过年那几天要做上一些什么样的菜。而孩子则已经开始筹划带回家的礼物,想着什么东西能让二老喜笑颜开?

谁没有乡愁,谁不盼团圆?

但就理性而言,入冬以来,全国不少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减少流动性,大里说是减轻全社会的防控压力,小里说,也是对自己、对家人更负责任的做法。一路车马劳顿地回家,从车站到机场,从火车车厢到飞机之上,都是人流密集的场所,处处都有可能存在未知风险。

道理大家都懂,关键应该如何抉择?

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提倡“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回家过年”。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是为回家过年设置障碍,更不是一刀切的硬性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温情的提醒,提醒大家,在团圆和平安之间,做一个理性的选择,能够知轻重、分缓急。

如果家里确实有要事,那么回老家无可厚非——不要说是过年回家,就算在平时,如果确有需要,也不会有随意阻止你跨省出行的规定。但你所需要做的,是无论在回到老家之后,还是返城之后,都如实登记行程,积极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规定。

这是知轻重。

而就疫情的防控形势而言,众所周知,寒冷的冬季是病毒相对活跃的时期,而如果防控得当,当气温回暖之后,防控形势很有可能像去年那样,重新回到相对令人心安的状态。况且到那个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接种上了疫苗。那么如果没有急事的话,抽一个五一或者十一的假期,或者用一个年假,一身轻松地回家团圆,大家都能畅快而且心安。

这是分缓急。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告诉我,虽然父母十分不舍,但他还是说服了父母,今年春节不回去。

他说,讲到后来,父母也释怀了,大家都知道,团圆虽然令人期待,但毕竟来日方长。

当然,春节毕竟是我们的传统中最重大、最有仪式感的一个节日,所以即使是倡导就地过年,也希望劳动力输入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能做好安排,能为留下就地过年的,切实做好保障权益的工作。毕竟在异地度过这个不同寻常的年节,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付出,是我们一起为这个社会的一次守望相助。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