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人工培育成功,“舌尖上的钻石”中华松露有望走出“贵族家庭”,成为普通市民美食!

新年传来好消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已经人工培育出中华松露,但量产尚需时日。最早起源于西方,流传至今已经有2000年,与鹅肝、鱼子酱并称世界三大奢华美食的松露,有望走出“贵族家庭”,成为包括上海市民在内的普通人美食。

据悉,松露是一种生长在地下的野生食用菌,主产阿尔卑斯山脉及喜马拉雅山脉等少数地区,是世界上极少数不能进行高效种植的美味佳肴。与其他菌类不同,松露的孢子不是通过风进行传播,而是通过那些啃食松露的动物来传播。松露主要生长在松树、栎树、榛子树和山毛榉下,这是因为松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独立存活,必须借助某些树根之间的共生关系获取养分的缘故。

上图:人工培育出的中华松露

欧洲主产黑孢松露,我国主产中华松露。我国松露主要产自云南中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四川攀西、凉山地区。业内估计我国松露的年产量可达千吨,以黑松露为主,白松露产量相对较低。每年从11月开始至第二年的1月份,新鲜的松露从产地运出,进入市场消费。

松露气味特殊,难以形容,有人形容像蕈菇、蒜头、腐叶、湿地、发酵的玉米、腌泡菜、蜂蜜、瓦斯、湿稻草、干酪、麋香等,还有人认为像经年未洗的床单,甚至还有人形容其气味像精液。

在我国,很多松露往往还没成熟就被人提前采摘了。松露从诞生到成熟都藏在地下,人看不到,有些采菌人为此乱挖、滥挖,破坏了松露的生存环境,导致松露产量越来越低。

“现在在云南,松露上市越来越早,很多松露被采摘时只有鹌鹑蛋大小,不但破坏了松露生存环境,而且让其处于濒危的境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富强博士透露。

从2004年开始,于富强就做起了中华松露栽培研究。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他和团队成员发现中华松露可以和20多种树共生,包括松树、栎树、榛子树等。中华松露喜欢石灰岩发育偏碱性的土壤。于是,他们在实验室里想方设法让松露菌种与小树苗的根相融合,形成菌根苗,再把菌根苗移栽到种植园里。

上图:于富强与人工培育的中华松露

2011年,于富强在贵州建立了首个松露试验种植园,这也是国际上针对石漠化治理的首次尝试,令他惊喜的是2014年种植园里就能找到松露了。2018年,他和团队成员再赴贵州进行产量分析。“差不多3-5棵树范围采了近2公斤,按每亩种植40-50棵树,亩产估计能达到10公斤以上。

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省和贵州省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他们扩大了松露试验种植范围,目前,已经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山东等地建了20多个试验点。

“现在法国野生松露越来越少,如今整个欧洲,人工栽培的黑孢松露占全部产出的85%以上。”于富强说,欧洲松露从18世纪40年代开始试验栽培,直到19世纪70年代此项技术才日臻成熟,逐步推广。

于富强同时透露,树苗种下去后,至少需要等待3年以上中华松露才可能有收成,试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多。“中华松露人工栽培推广目前仅剩‘最后一公里’。”

新鲜松露处理及其制作

新鲜松露从泥土中扒出来沾满了泥土,首先用刷子蘸一点水,刷去表面泥土,然后用流水冲洗,边刷边洗,这个过程要快,冲太久会影响它本身的香味。

松露表皮口感较粗,但香气足,经得起烹饪,可以单独切出来研粉、制末,为食物增加风味。松露的肉比较脆嫩,香味和口感富有层次,过度烹饪都是对它的大不敬,适合切成薄片,并在烹饪快结束前加入。

松露可以用来蒸蛋、炖鸡汤、炒鸡蛋等。松露西式吃法更多,包括做成黑松露酱、巧克力松露蛋糕、松露芝士苏打面包、黑松露牛肝炒饭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