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客厅丨云南南路承载着上海人对美食和小吃的执念,旁边还有条百年老弄堂

云南南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米,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上海市民对上海美食的执念。云南南路南起淮海东路,北迄延安东路,全长391米。据资料介绍,云南南路辟筑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19世纪70年代才全部筑成,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悠久历史。

云南南路路牌

云南南路之所以出名是有众多餐饮服务企业和特色风味小吃店入驻,包括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小绍兴、鲜得来、小金陵、大壶春、洪长兴、燕云楼、五芳斋等知名品牌,按照上海作家、美食家沈嘉禄的说法,云南南路是“空中飘浮着细如游丝的油烟,还有焦香,这里的阳光都像烤炉里的火焰,是带着一种欢欣在舔尝脂膏的。”

小绍兴

不过,根据1906年的《华商行号簿册》史料记载,当时云南南路只有区区6户商号;到了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成之后,云南南路、东新桥一带渐成小吃街,大量商号才开始入驻;至1938年,云南南路有商号104户,其中著名的有金陵酒家、老胜和、三和楼、老正兴、真老正兴、同和园、丁香园、友好、国泰、小乐意、百乐门、西新、如意、富贵春、顺兴荣馆、鸿兴楼牛肉馆、福建面店、刘豫康绍酒店等18户。改革开放后,云南南路上的特色风味小吃逐步恢复和发展。1991年9月,第一届黄浦旅游节筹办之际,云南南路首次使用了“大世界美食街”这一名称,1992年改名“上海美食街”,1998年9月更名为“云南南路美食街”,从此享誉申城。

大世界美食街

云南南路美食街

曾有人戏言,每天一到中浪吃饭辰光(沪语:意为中午用餐时间),云南南路上的鲜得来门口就会排起长龙。据说,作家沈嘉禄住过的老房子与云南南路相隔不远,小时候,云南南路的那些点心摊是他最“眼热”的。前不久他去云南南路办事时,中午选择就近在鲜得来吃排骨年糕。“鲜得来搬到云南南路,排骨还是香脆鲜嫩的,年糕还是软糯爽滑的,飘香鱿鱼串成了安全可靠并同样美味的替身。考虑到今天80后、90后成了消费主力,这些年来鲜得来又推出不少新品种,比如葱油开洋拌面、80后里脊串、香炸肫串、香桂奶露血糯等。”

云南南路最早叫八里桥路

根据一些老上海的回忆,云南南路最早叫八里桥路;1943年,八里桥路改名为永平路;1946年抗战胜利后,改为云南南路。

与云南南路美食街毗邻的余庆里

在云南南路旁有一个石库门小区叫余庆里。余庆里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中最早的346弄建于1912年,85弄大约建于1925年—1930年之间,而77弄建于1940年代,与346弄建筑结构有所不同。市民邹衍向本报提供了当年他父亲抱着小外甥女在弄口的老照片,他告诉周到君:在上海市中心,余庆里是属于非常少有的一客二厢三层的楼砖木结构旧式里弄房子。2020年8月,余庆里被纳入到黄浦区旧城区改造计划之中,其范围东至广西南路、浙江南路,南至淮海东路,西至大世界、云南南路,北至延安东路、金陵东路。由此,这个石库门小区将与云南南路美食街一同划上历史的句号,在未来迎来新的蝶变。

父亲抱着小外甥女在余庆里弄口的照片(市民邹衍提供)

余庆里地块已经纳入旧城区改造计划

作为老上海和媒体人,李榕樟对云南南路非常熟悉,因为他的父辈和祖辈就是这里的原住民。“云南南路346弄是我父亲出生地,爷爷奶奶就在这里成家,对家族而言意义重大。”李榕樟还告诉周到君“余庆”两字的由来: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这个词有慎终怀远、不忘先人、弘扬孝道的意味。想来,造屋者希望被后代铭记,也感恩前辈的养育和庇佑让他们成此大业。

1946年美国《生活》周刊记者拍摄的余庆里图片

余庆里85弄的弄堂口门楼的题字,85弄被当地居民称为第二弄

热播剧《安家》里的”余庆“二字

蔡剑明为周到读者题写的”余庆里“

老上海人蔡剑明是画家,也是上海老城厢书画会常务理事,他经常会去云南南路兜兜逛逛,据说,百年老店洪长兴里面有他的多幅书画。对他来说,云南南路上的每一家店都有说不完的故事。1月22日,我们将邀请两位老上海走进新闻晨报·周到直播间,聊聊云南南路美食街以及余庆里老弄堂的故事。

直播嘉宾介绍

李榕樟:上海人,资深媒体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蔡剑明,上海人,画家,上海楹联学会理事、上海老城厢书画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直播活动观看方式

扫码即可进入本场直播活动(1月22日(周五)中午12:15开始),或直接点击云南南路和余庆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