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三牛精神”把责任扛在肩上,这3位民警有点牛!

2021年,是牛年。牛勤劳本分,善良忠诚,默默奉献。在浦东公安分局,有很多“牛”警“牛”事。

今天,浦东公安分享了3位民警的故事,他们分别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沈维、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姜允侃和艰苦奋斗的“老黄牛”黄家斌。

沈维:为民服务“孺子牛”

11月21日,周浦明天华城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小区也随之开始封闭管理。

在这一特殊时期,小区居民意外发现,社区民警依然坐镇居委,而且还是个“生面孔”。这位“生面孔”就是沈维,一切要从封闭开始的那个周五说起。

当晚20时,沈维和同事们“全副武装”做好防护措施后一起赶到明天华城小区,配合医务人员,维持临时检测点秩序,同时和居委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通知住户前去接受检测,事后还要一家一家确认检测情况,这一忙就到了第二天早上。

“大部队”准备撤离时,沈维想到,这只是隔离的开始,居民们还没有从最初的震撼中缓过神来,接下去小区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协调工作,而自己作为一名民警,又是本小区居民,是最好的人选,便自愿留下,成了小区的临时社区民警,直至封闭管理解除。

几天后,沈维的身边又出现了另外9位民警,他们都是浦东公安分局的民警。

在听说了沈维的故事后,他们纷纷向各自单位提出要参与社区警务工作,于是一支10人组成的临时党支部就此成立。

特殊时期,看到社区民警仍在小区里巡逻,小区居民一下子就吃了“定心丸”。

自2012年踏上从警之路后,沈维便一直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周浦派出所里工作,“枫桥精神”早已融入到他的日常工作。

姜允侃:创新发展“拓荒牛”

浦东交警支队路政设施大队民警姜允侃是一名“技术咖”,从事交通路政设施管理工作已有14年。

这些年来,他几乎跑遍浦东的大街小巷,参与了浦东路政设施规划、革新、改进等重大进程,是推动新区城市交通迈向现代化、智能化的设计者、实践者之一。

2020年3月,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后,早晚高峰时段,浦东道路交通出现了不寻常的“堵点”,拥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姜允侃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

针对拥堵路段,他逐一踏勘:因为疫情防控期间,公共交通有点受“冷落”,自驾上班者剧增,有的拥堵属于“潮汐式交通流”,属于“外伤”;有的拥堵则是“内伤”,许多大型企业复工后,停车需求激增,企业内部停不下的车就停到了路上,造成周边的路更堵了。

病因不同,姜允侃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对“外伤”,要做“外科手术”,重新调整相关路口的信号配时,确保道路通行效能最大化;对“内伤”要做到“对症下药”,深挖大型企业周边停车资源,设立临时停车场。

不到两周时间,姜允侃及其团队调整了30余个路口的信号配时,在大型企业周边增设临时停车位2500余个。

做了17年交警,姜允侃的初心一直未变,他希望“把交通信息及时提供给交通参与者”,让道路尽可能畅通起来。

黄家斌:艰苦奋斗“老黄牛”

浦江之滨的世博展览馆,每年都会承接百余个大大小小、种类各异的展览,这个地方几乎是全年无休的。忙碌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问题,这里也不例外,遇到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总是“黄警官”。

上到展览馆总经理,下到保洁阿姨,黄家斌的名字在展览馆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01年,黄家斌从武警九支队转业后选择了公安,做过内勤,干过巡逻,带过夜间联防队。每到一个岗位,他总能把工作做好,获得大家的称赞。

现在,黄家斌是世博园公安处四大队一中队警长,专门负责世博展览馆相关工作,也是整个浦东公安分局唯一一位59周岁还在做警长的民警。

上午9点上班,他每天8点不到就会先去展览馆报道。为了照顾中队其他同志,他总说自己家住得近,每天都最后一个下班。

这几年,随着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展馆里民生类展会也越办越多:一年5次家博会、4次婚博会、3次婴童展……

2020年,受疫情影响,展会项目略有减少,但全年仍有52场。疫情防控对现场安保提出了更高要求,黄家斌带领中队民警全力以赴确保了展览馆在疫情期间运行安全有序。

2021年,黄家斌即将退休,掐指一算,他正好穿了22年军装,22年警服,“一半军装,一半警服”。

沈维、姜允侃、黄家斌只是无数公安民警的缩影。2021年,浦东公安将继续发扬“三牛精神”,把人民记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争创优秀公安分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倪冬 沈晓倩 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