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同业代销模式升温

晨报记者 赵智妍

近日,银行理财同业代销模式热度攀升,不仅是国有大行,包括中小银行在内都加入了代销队伍。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同业代销能扩大理财子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也能丰富其代销银行的产品线,形成“双赢”的局面,未来同业代销将成为银行理财销售渠道发展的大方向之一。

同业代销或是大势所趋

据记者观察,目前不少银行APP上都有代销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例如交通银行APP能买到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他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浦发银行APP的理财板块也能看到交银理财、招银理财的产品。而像百信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也有多款代销产品供投资者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交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宁银理财、青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均已加入他行代销的队伍。业内普遍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销售渠道多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他行代销将会迎来“双赢”的局面。

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主要通过母行和其他银行代销。去年1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代理销售机构明确了范围,为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也把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暂时“拒之门外”,银行同业代销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迫不及待想要开拓的渠道。

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很多银行理财子公司刚成立不久,销售渠道相对较窄,主要销售渠道依托于母行。通过其他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能拓宽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投资者,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

中信证券肖斐斐团队称,强化同业代销既有助于银行理财业务优势互补,也有助于增强存量客户黏性。随着理财子渠道规范性和重要性的提升,下阶段拓展同业代销或是大势所趋。

中小银行加码代销

此前,监管层逐步规范银行互联网业务以及创新类存款,中小银行吸收存款面临一定压力。代销他行理财产品,也成为不少中小银行缓解资金压力的选择。

记者打开多家中小银行手机银行App发现,不少APP界面都能看到他行理财子公司的代销产品。例如中原银行就代销了兴银理财的“天天万利宝”产品,1元起购,风险等级R2,业绩比较基准为3.7%—4.7%。亿联银行手机银行App上代销了兴银理财的“添利日日鑫”,1元起购,近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77%,风险评估可线上自助办理。

作为代销渠道,相关银行在产品相关页面提到,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从理财产品费用来看,不同银行代销所收取的费用标准也不同,主要收费事项包括销售服务费、投资管理费、产品托管费等,有些中小银行为了吸引投资者会有不定期的费率优惠活动。

有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需要满足一定的资质,同时还有人员团队搭建等要求,不少中小银行不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而且由于中小银行品牌影响力有限,客户信任度不高,小银行发行理财不一定会受到追捧,如果是代销大银行的产品就相对容易发售。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随着监管对存款业务的规范,中小银行吸储压力加大。就发展代销业务而言,其可以带来一定的资金沉淀,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小银行的存款压力。通过代销其他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完善自身产品种类不全的劣势,也能更好地吸引投资者。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代销协议

随着代销的火热,代销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步暴露。例如有的银行对代销业务的重视程度较低,选择产品时把控不严,销售人员不了解代销产品推销不严谨等。

有业内人士建议,理财子公司和合作机构应该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联合建立售后服务机制,避免出现“踢皮球”和“一锤子买卖”的现象。完善的售后对代销业务的拓展至关重要,也可以提升银行的品牌形象。

业内专家也提醒投资者,在购买代销产品时,首先要区分好银行自发理财和代销理财,一般在产品页面和产品说明书上均有明确提示。同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销资格和资质的机构购买,不要通过没有资质的金融机构或个人购买,还要重点关注代销产品的代销协议。此外,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资金流动情况,选择相匹配期限的产品,明确产品类型、风险等级,记得关注产品信息披露公告等相关说明。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赵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