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房贷占比“过线”-监管升级抑制房市泡沫 刚需群体影响小

李媛颖

部分银行房地产贷款超标已成事实。近日,记者统计14家已发布2020年年报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数据发现,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其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更是“双脚踩线”,这无疑给整个房市带来了又一重紧张气氛。不过业内人士对此指出,“过线”银行只要在2到4年的过渡期内调整到位即可,压力可控,而部分银行虽然可能因此压降房贷额度和发放速度,但对于刚需住房贷款者来说影响不大。

5家上银行房贷占比踩红线

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后称),给不同档位的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设置了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根据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新规,银行业金融机构被分为5档,其中,第一档为中资大型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第二档为中资中型银行,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而中资大型银行(第一档)、中资中型银行(第二档)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2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32.5%、20%。

通过梳理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已发布的2020年年报记者发现,第一梯队的6家国有大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均未过线,但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比均超39%,直逼40%的红线。而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占比超过规定的32.5%的有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其中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5.83万亿元,占比34.73%;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1.92万亿元,占比为34%。

再来看第二梯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发布年报的8家银行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已经“双脚踩线”,过线幅度还不小:招商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3.12%和25.35%,兴业银行为34.56%和26.55%,均超管理规定的27.5%和20%两道红线。

银行从业人员分析指出,部分银行房贷超标,一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热度居高不下,再来也是因为对银行而言,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在整个贷款业务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属于优质资产,因此加大房贷投放也就不足为奇。

既然是双方共赢,那为何又要划下这两道监管红线呢?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划线,一方面是为了收紧管控,避免房市泡沫,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房地产市场过多挤占银行的贷款资源,蛋糕就这么大,房市分去了大部分,必将影响到其他实体领域的融资发展。

强监管下刚需房贷影响小

为了压降房市热度,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今年开年以来不仅地方楼市频出组合拳,中央也连发新政持续收紧房市管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紧接着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等关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等方面,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有专家称,中央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2021年房地产市场是监管重点,这也就意味房贷占比超标的银行必然面临整改,在过渡期内,银行将从房地产贷款存量和增量两方面进行控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或将进一步压缩。

不过,根据监管要求,银行房贷占比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有两年业务调整过渡期;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长达4年,因此这个“过渡”总体还是趋向平缓和稳定,各家银行对过渡期内整改达标也都信心十足。

而建设银行副行长更是给刚需群体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表示,建行将对房开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虽然部分银行压缩房贷额度、提高审核门槛更多是牵制炒房客的动作,对刚需住房贷款影响较小,但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最好还是选择额度宽松的银行办理房贷,一是相对更容易申请下来,再就是房贷发放速度也会相对较快。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李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