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尘埃落定》沪上热演,原著作者阿来赞“非常圆满”-结尾处“傻子”的大段独白,最打动人

晨报记者 邱俪华 实习生 苏一心

阿来凭借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上周,话剧《尘埃落定》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演出,演出期间,原著作者阿来也来到上海,在看完整场演出后,激动地评价话剧“丰富、锐利、智慧,非常圆满”。在朵云书院·戏剧店的对谈会现场,阿来也讲述了自己对于这部原著改编作品的看法。

阿来:原著的精气神都在

有人将《尘埃落定》的小说评价为中国版“权力的游戏”,而话剧《尘埃落定》的主创团队则将整部作品大致分为制度、王权、爱情、复仇、轮回五条线索。如此庞大的叙事结构,充满了紧张的戏剧冲突,而主人公“傻子”成了叙事的突破点。

现场,原著作者阿来表示:“将小说文本改成现场演出的形式,本就需要高度浓缩和精炼,操作不当很容易产生不适感。看了话剧版,可以说原著的精气神都在。叙事的环节完全交给‘傻子’的独白来呈现,主人公‘傻子’时而置身事外,时而身在其中,他自由、灵动,在这部作品里自由出入。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是很大的困难,采用了大量的独白也很容易让观众提不起兴趣,但是,话剧版《尘埃落定》没有变成一种看图说话。”

同时,阿来提到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是结尾处“傻子”通过独白进行一生的总结。除了剧情完整性之外,阿来认为,话剧版《尘埃落定》有一种符号性的抽象感,有点类似传统戏曲的程式性,这是这部作品的戏剧性所在,也是改编文学作品时的创新意识。

在《尘埃落定》原著中,最打动观众的一点是文本流露出的诗意美,主创团队更是通过舞台调度和道具,保留并呈现了这一点。

编剧曹路生:忠于原著又有别于原著

大约31万字的小说改编成时长约3小时的话剧,是不小的挑战,观众们也很关注话剧《尘埃落定》的剧本改编过程。

编剧曹路生谈道:“《尘埃落定》这部小说我是一口气看完的,这本书会带你进入那个世界。在改编成话剧剧本的过程中,我一直沉浸其中,剧本也是一气呵成的。我们认为改编作品应该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有别于原著,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敬畏《尘埃落定》中描绘的藏族文化。”

对谈会上,话剧《尘埃落定》主创团队公布的一些数据也值得一提:96人的大规模演出阵容,200多套制作精良的民族服装,80条皮草,637块特殊面料,以及足足装满7辆车的舞台道具……这些“硬件”也托起了话剧,《尘埃落定》想要传达的是人在面对命运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无畏和不朽的精神,诗意与写实交融的舞台设计,是主创团队对于改编作品的全新思考,更深深地唤起人们的共鸣。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邱俪华/苏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