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建模、数据库、云设计……卢湾中学这群学生原创的“百年时空·立方展馆”亮了!

27个透明的白色正方体,组成了一个微型的“上海红色地标”立体展厅模型,你可以在这里自由选择路线,探索上海的红色之旅,而这是一群上海市卢湾中学的初中生们,经过实地探访后,经过不断建模、辩论、制作,为建党百年献上的一件特殊礼品。

今天下午,该校发布了这件原创产品“百年时空·立方展馆”。

线上虚拟参观,线下3D建模

上海有许多红色地标,但这些地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从今年一月起,卢湾中学的10多位学生在经过实地探索后,设计了一款“九宫展馆”,将上海的9个红色地标按一定关联进行组合。

这一设计也给了更多同学以灵感,于是,六七八年级共计近五十位学生决定共同打造一款“立方展馆”,综合运用历史、道法、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知识,探索“党在上海的百年足迹”。

这一探索,就是六个月。在经历了激烈辩论、汇报召集、游园讲演、资料论证、数据库建立、3D建模、线上展馆设计、实物模型制作等环节后,学生们在党史专家和学科老师们的指导下,发布了这款富有创造性的成果。项目成果为原创线上“云”党史展馆和线下实体立方模型。

周到君在现场看到,发布的原创“立方展馆”运用3D建模、分子结构、魔方概念、电子互动等进行组合,融合设计。

线下实体立方模型,长宽高一米2的立方体,有着通透的表面和酷炫的灯效,是使用3D打印、三维设计、电子电路和人机交互技术,制作成一个可拆卸的、魔方形状的电子互动创意三维作品,装置是在无网络环境下,也可成为虚拟“云”展馆的触发控制器,实现展馆浏览,达到现实作品与虚拟展馆融合互动的效果。

而线上展示使用Web技术,将虚拟展馆上云,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参观虚拟展馆,真正实现“跨时空、跨地域、跨文化”的无边界浏览,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和拥有特殊设备。

3个维度呈现“党在上海的百年足迹”

资料组的同学告诉周到君,他们在初期涉及了上海200余项红色资源,经过资源筛选和专家论证,最终选取了上海展馆资源近100个,其中黄浦区有40余个,包括16个黄浦校园红色印记和8位解放前在黄浦教育牺牲的革命烈士。

美术组的同学们则实地探寻了许多红色场馆,研究场馆的装饰风格以及布置方式,最终确定三个不同时期场馆的配色与纹理。

如新民主主义时期展厅,选用深红色与灰色的墙面配色,配上浅色地砖,呈现新民主主义时期传统老旧的装饰风格。

社会主义时期展厅,则采用了砖红色和黄褐色凸起纹理和红色地砖,展现该时期的风格特点。

改革开放时期,就选用了大理石作为主要装饰风格,体现现代化的感觉。学生们还进行了场馆周边的设计,诸如“立方展馆”T恤、钥匙扣、水瓶外包装等。

学生们设计的“立方展馆”包含三个维度x轴、y轴、z轴,其布局是基于党史知识三种分类维度(历史时期、发生地区、资源种类)逻辑进行的三维架构,借鉴魔方模型,将三种分类维度的探究路径集合在空间的立方体中,形成3*3*3共三层27个原创展厅。

这款“百年时空·立方展馆”原创产品在历史时间维度上呈现了党在上海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走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从空间地区维度呈现了以黄浦区为党的发源地逐步向外其他区各种党史,从资源类型维度以展馆为单位,将各类展馆进行归总,原发地为一类、纪念馆博物馆为一类、墓地陵园故居为一类。

“立方展馆”呈现27宫格,每个展厅既独立又互相之间有着维度关联,可沿着三种维度进行“展厅穿梭”浏览,线上展厅富含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不同时期、地点、资源类型的党史故事。

“立方课程”旨在小初高贯通

这场党史项目化学习的探究,最终富有创造性地呈现了一个具有黄浦元素、卢湾特色、展现上海百年党史的“微缩空间”。

不仅如此,项目组的师生更把“立方展馆”视为校园内历史学科、道法学科学习的课程资源,设计了“立方课程”,成为可迁移、可复制、可推广、可共享的党史课程资源。

发布会上,校方还将“立方课程”赠送给了卢湾高级中学和海华小学。海华小学五年级学生代表和即将迈入卢高高一年级的初三学生代表,表示愿意将“立方课程”实现小初高的贯通,做党史文化的传播者。

曾经参与项目指导的党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党校张俊华教授表示,“立方展馆”的背后,是师生们自主探究、资源共享、课程贯通的价值体现,也是卢湾中学“无边界”理念下孕育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创造性成果。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