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希冀德国新政府早日领会中欧共同价值与时代要义

德国大选已决出结果。没有超出此前民调预测,社民党与肖尔茨赢得组阁权。但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最后阶段,联盟党与社民党的差距只有一个多百分点,社民党只能说是险胜。这意味着没有一个政党真正可以领袖群伦、深得民心。

尽管人们对默克尔恋恋不舍,但是,默克尔时代即将落幕,这是不争的事实。后默克尔时代,德国能不能出现类似默克尔这样“近乎伟大的”总理,估计谁都不敢奢望历史再造传奇,大多数德国人只希望国家能够相对稳定地进入新的时期。

有意思的是,默克尔赢得了极高的支持率,默克尔力挺的候选人拉舍特却没能在大选中获得认可,默克尔所在的政党基民盟也没能走出颓势。更有意思的是,财长肖尔茨虽然不属于默克尔的阵营,他却热衷于模仿默克尔的菱形手势,行事风格也犹如默克尔的翻版。

作为旁观者,我们更加确信,中间路线就是默克尔时代最显著的执政风格,它使得联盟党与社民党之间的分歧已经越来越模糊。只要务实理性,不管是哪个党,都可以掌舵德国这艘大船。既然分歧不明显,那么二党携手就是最佳的选择,可惜社民党不乐意,因为默克尔时代,社民党总是充当绿叶,很多政策的果实都算在了默克尔和联盟党的账上。

肖尔茨领导的社民党,此番要与绿党和自民党这两个较小的政党共同组阁,建立一个三党联盟。之所以是三党,是因为任何两党的支持率加在一起都不可能超过50%,就算社民党此刻反悔,愿意与联盟党两强携手,这两大传统大党加在一起的支持率也只有49.8%,德国政坛的分化实在是太严重了。

社民党上一回领衔执政,那还是在施罗德时期,显然是在前默克尔时代。它的很多国内政策为社会的福利种下了因,此后由默克尔领导的政府摘下了果。这当然是党际间的纠纷,中国人更关注的还是德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在这方面,所幸两党的主流意见都还比较务实,施罗德对华、对俄就比较亲近,默克尔虽然上台之初对华、对俄都还有些攻击性(这从她严词批评所谓的中国人权问题、民族问题上就能看出来,也能从她上任次年访问莫斯科时顺带与俄反对派会面也能看出来),但时间一长,务实理性的一面占了上风,让她看到了德国应当在东西方之间发挥中间作用,也让她确信务实合作才是欧盟的利益所在。

这种务实主义作风能否为继任者所传承,如果只以新总理肖尔茨作为考察对象,问题应该不大,德国对华政策以及接下来的中德关系也不会令人担忧。但是,绿党与自民党的参与执政,就使得这种前景蒙上很大的阴影,因为这两个党对华立场都比较强硬,而且它们在这次大选中获得的支持率加在一起,与社民党平起平坐。这意味着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它们有可能携起手来,与社民党分庭抗礼。在当前中美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从欧盟的层面也已出现不少呼吁对华遏制对抗的声音,社民党即便不受政府内部杂音干扰,也难保会像过去那样对华秉持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默克尔即将退出政治舞台了,只不过还要再坚守一段时间,为看守政府效力。一旦肖尔茨与他的内阁小伙伴们各就各位,默克尔的看守政府总理身份也就自动终结。十六年执政生涯,十年中德关系的黄金期,十年德国经济的光辉岁月,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成绩已经满满。不足当然是有的,缺憾也会被人去诟病,但是,她在一场场危机面前,总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足以证明她的老道和杰出,也足以令德国政界的那些须眉自叹不如。笔者作为中国国际新闻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自从业以来,就赶上了默克尔时代德国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后来的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以及新冠疫情,默克尔当总理虽然当得够长,但是,没有一个任期不是与危机相伴。我们新闻人也在见证着国际政治的星空中曾经闪耀着一颗叫做默克尔的星辰。

星辰即将完成它的使命,光彩地落幕。德国的内政外交也将调整步伐,调整风格,在新的内外环境中启程。老百姓求稳,稳中求进,政治家同样也不应造次。可以预见,新政府执政初期,中德关系少不得又会出现一些波折,一些不测,就像默克尔的第一个任期那样,对中国尚缺乏了解,也不愿听取前人的意见。肖尔茨与绿党和自民党的组合,同样与中国缺少深入的交流,也不一定会遵循默克尔的政治遗言。但是,德国的国家利益在那儿,中欧的大国关系在那儿,世界变局的大势在那儿,谁都不能逆势而为。默克尔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基础和实质,就在于对势的捕捉和左右逢源。今年三月,默克尔曾发出呼吁,欧洲需要有独立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时候思考一下中欧共同价值与共同利益。希冀德国新总理和新内阁也能早日领会中欧共同的价值以及这个时代的要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