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冷也不怕了 阿姨给热带植物穿上“毛衣”

晨报记者 郁文艳

寒潮即将来临,奉贤奉浦四季生态园的一些树可不怕,因为,它们都穿上了新“毛衣”。这些五颜六色的创意“毛衣”都是弯弯居委会爱心编织组的阿姨们“加班加点”织出来的,总共18件。

阿姨们创意编织“树毛衣”

虽然申城到现在还没入冬,但谁能保证后面不会遭遇极端低温?阿姨们说,她们从居委会、四季生态园和奉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处了解到,一部分南方来的热带植物怕冷,在上海遇到极端低温会冻坏,每年都要采取一定保温措施,今年各方联合创意,要给四季生态园的部分树穿上“毛衣”,“我们接到任务后,还上网查询,找毛衣的灵感,看到其他地方也有给小树织毛衣的事情。”

朱小萍是弯弯居委会爱心编织组的一员。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绝大多数都不会织毛衣,但组里的7位阿姨都是六七十岁年纪,因为所处时代、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原因,年轻时就学会了织毛衣,给自己织,也给家人、邻居织,个个心灵手巧。

“说起织毛衣,我还是有点被逼无奈才学会的。”朱阿姨告诉记者。她年轻时作为知青去了新疆,生了小孩以后父母不在身边,一家人到了秋冬季总要穿毛衣的,尤其小孩子,怎么办呢,于是只好自己学着织,“不过,也许我们家里有点这方面天赋,亲戚里有人是裁缝,学起来很快。”

2004年,朱阿姨退休后就参入了爱心编织组,直到现在。朱阿姨说,这些毛衣的毛线有的是从家人不穿的毛衣上拆下来的,有的是小区收集的旧毛衣,居委会也购买了一部分新的,所以,可以说这些给树织的毛衣也是变废为宝。

说起织毛衣,爱心编织组的陆菊芳阿姨颇有些“得意”,她十多岁就学会了织毛衣,13岁那年给对门阿奶织手套、织袜子,每次能获得2角钱的报酬,那时可是一笔巨款。

陆阿姨25岁支内去了成都,2002年退休后回到上海,一开始帮着女儿带小孩,后来孙辈大了不需要带了,陆阿姨就加入了爱心编织组,发挥余热,做点有意义的事,也能和姐妹们聊聊天打发时间,“这次的编织任务时间还挺紧张的,我们加班加点,花了3个星期,把18件‘毛衣’织好了。”

往常还给社区孤老等人编织

阿姨们说,弯弯居委会的爱心编织组成立已经十多年了,这次是第一次给树织毛衣,她们更多时候是给敬老院的老人、社区孤老和贫困地区的人们编织,“我们毛衣、围巾、帽子都织,送给有需要的人,有时候听到哪个贫困地区过冬需要毛衣,我们也加班加点织。”

日常,阿姨们还会研究各种织法和图案,比如葡萄结怎么织。最近,阿姨们在构思钩小物件,小猪小马这些,准备社区里义卖的时候当义卖品。

这次,“毛衣”织好后,居委会专门派车把阿姨们送到四季生态园,亲手给小树穿上。

热带植物在沪过冬确实需要

绿化专家介绍,像加拿利海枣等部分热带植物不耐寒,遇到持续的极端低温可能出现冻害,所以,每年申城有一部分热带植物都要提前包裹保温材料,通常是草袋、黑网等。

给热带植物包裹保温材料有多种作用。冬季气温低、天气干燥、降水较少,树木在生长时可能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补给,容易造成大量水气蒸腾,包裹保温材料可以减少蒸腾,为树木保存水分。同时,可以预防树木出现低温冻害,避免叶子干枯甚至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的情况。此外,包裹材料后能对病虫害进行隔离,减少来年开春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

除了“穿衣”,植物过冬还要“穿白靴”、“佩腰带”、贴粘虫胶带等。“穿白靴”就是将树干涂白,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油脂等,其作用也是防止冻害、减轻病虫害。“佩腰带”就是绑扎草绳(草靶),草绳或草靶可以诱集害虫在其中越冬,来年开春前把草绳或草靶连同在其中越冬的害虫一起销毁,可以有效减轻部分虫害。贴胶带的作用也是阻隔害虫危害树木。

[新闻链接]

申城小树不是第一次“穿衣”

给小树“穿衣”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申城。2015年,黄浦区陕西南路、南昌路附近的法国梧桐树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毛衣。那是当时在沪上一所幼儿园任教的菲律宾姑娘Mae和她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朋友们编织的,耗时一个月。据称这种给植物“穿毛衣”的行为被称为“针织涂鸦”,在海外颇为流行。

2020年,杨树浦路上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里,座椅背、门把手、立柱、小树等也都穿上了定制的毛衣,为园区的冬天增添了几许暖意和趣味。这些毛衣大部分是上海纺织博物馆的数十位爱心妈妈志愿者编织的,还有一小部分来自社会征集。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