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影后”演活国安干警-颜丙燕:我是个“笨演员”

晨报记者 曾索狄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将谍战剧拍出了烟火气的《对手》无疑是2021年末剧集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在这部反套路的作品中,“间谍”夫妇生活一地鸡毛,国安专案组干警亦有生活的百味杂陈。而凭借《万箭穿心》《爱情的牙齿》等佳作而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金鸡影后”颜丙燕的表演,更是征服了无数观众。

段迎九,这个短发、干练,甚至有点“铁憨憨”的国安女干警形象,在颜丙燕的诠释下有着令人心疼又钦佩的立体感:工作中,她睿智干练,即便早早地发现了蛛丝马迹,依然以证据为先,步步紧追;生活中,她疏忽了丈夫和孩子,万般不舍还是选择与爱人离婚。

颜丙燕问过支持拍摄的国安干警,你觉得段迎九这个角色真的存在吗?

“真的存在,甚至比段迎九更辛苦。”在接受爱奇艺组织的全国媒体采访中,颜丙燕告诉晨报记者。在她眼中,这个角色极大程度地刺激了自己的创作欲望,“我很挑剧本、挑角色,以前会刻意挑没演过的,现在基本演得差不多了,以内心感受、生理感受来选择——看剧本,要有汗毛张开、头皮发麻的感觉。看《对手》的时候,我一边看一边已经参与到段迎九的生命和情感线当中,她打动了我,我才会接这个角色。”

以下是颜丙燕的自述。

段迎九圆了我的心愿

我拿到剧本的时候,段迎九这个角色还是个男的——编剧王小枪老师最早写的就是一个男性角色。后来拍电视剧,大家觉得如果这个角色是女性,会更有意思。所以我看的剧本里面还都是男的“他”,行动、语言,还是一个男人的状态。我完全是像看小说一样,太有意思了。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想:如果把这个角色变成女的会是怎么样?如果我演会是怎么样?

把这个人物变成女性,这特别刺激我的创作欲望。我一直有个心愿,影视剧中女领导、女干部,或者职业性比较强的女强人形象,要用特别接地气、贴近普通人的方式去演绎。

段迎九比较接近我想要的感觉,她是个普通女人,只是从事了不普通的职业;加上她的性格较真、一根筋,顾得了工作,疏远了家庭,疏忽了对丈夫、对孩子的照顾。我很理解她,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特别认真对待一件事,会下意识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段迎九是个守国门的国安干部,责任重大,可能一个失误就会让国家和人民受到损失,她对待家庭的疏离是肯定的,她做不到里里外外都能照顾到。

我是一个很笨的演员,每部戏之前我都会做一些准备,通常在三个月左右。接到《对手》的时候,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开机。我考虑段迎九是个能追能跑能打的行动组组长,所以我去健身——我平时体能各方面还可以,也练过拳击,又是舞蹈演员出身,打戏动作没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我不高,只有163厘米,如果打斗的戏遇到稍微壮一点的人,我一翻手把人家撂地上了,谁信啊?我就请了一个搏击教练,想练一身腱子肉。没想到教练跟我说,两个月想练一身腱子肉,不可能。后来就是每天吃肉,特别严格地吃,多少蛋白质,戒碳水,戒糖,进组的时候状态就还可以。

素颜也是角色需要,段迎九这样的人,哪儿有时间每天上班之前还打个底、刷个眼睫毛?能洗把脸、刷个牙就不错。尤其是现在的摄像机器这么高端,你化妆了,观众看得出来,所以就素颜了。包括她的造型,短发——剧中有很多追呀、打呀、抓捕这些行动的戏,长头发是大忌,人家一只要薅着你头发,你就很被动了。

我是从业余选手走过来的,以前是舞蹈演员,后来是觉得好玩才开始拍戏。

越透明,越可能贴近角色

最早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演戏不是同期声,都是后期配音,那时候是凭着年轻、凭着长相去演戏,没有经过表演的训练。那没有老师指导怎么办呢?只能靠回头去看自己的片子,回看的时候才知道哪里有问题。真听、真看、真感觉,这是最简单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但在那个阶段,你是没有任何塑造能力的,如果演一个不同于你的性格、背景、想法的角色,就很难做到。

后来有了同期录音,我发现我说话吐字不清楚,北京人,说话嘴皮子懒。我就有意识地跟着《新闻联播》学,他说一句,我说一句,录下来,翻回来再听。还有我原来是跳舞的,有特别严重的八字脚。那不可能演什么角色都是八字脚,我就开始改。我尽可能不让自己有习惯性的动作,把这些都减少,降到最低。

表演并不是天生的,表演是会随着你的不断积累,经验升级。如果希望让尽可能多的观众跟你一起哭、一起笑,需要做很多练习。拍医院的戏,我会去医院的急诊室,像急诊医生一样上班,看他们怎么接病人,都是什么样的病人,医生会怎么处理,我还会拿冬瓜套个丝袜,天天练缝合。

包括胖瘦、素颜,一切都是为了角色。我会刻意剥离自己的很多个性、特点、习惯,生活中,你越透明、越干净、越是扔到人群里没有特点,你拿到的每一个角色,就越可能贴近角色本身。我之前拍的一个电影,演山里的大货车司机,增肥增到120多斤。一切都要以角色的需求和真实为主,你演得像了,才达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