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划定新一轮核酸筛查范围-坚持切块式、网格化原则 按“街镇-小区-楼栋”逐级开展后续核酸筛查及管控

晨报记者 陈里予

昨天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3月20日,我市新增2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3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例确诊病例中,2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734例无症状感染者中,65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82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24例确诊病例经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734名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或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市疾控中心复核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734人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3月20日发布的758名阳性感染者,落实闭环转运至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情况稳定。

截至3月21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24675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242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60024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5671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根据流调和风险评估,本市对多个区域人员进行了筛查,除了已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外,目前已出结果均为阴性。

邬惊雷表示,这几天报告的阳性感染者数量较多,是前期筛查工作的反映,我们也临时增加了集中隔离治疗点加快收治感染者,这是我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工作基础,我们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目前,上海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疫情考验。我们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强化数据分析、科学研判、分类处置,完善筛查方案,提升检测能力,优化组织方式,做到应检尽检。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市民掌握更多防疫知识、增强自律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上下同心,坚定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问答摘录]

扩大筛查覆盖面

问:本市在18-20日三天开展的非重点区域人员的核酸筛查进展情况如何?

答:为了尽快发现潜在的传播风险,本市采用切块式、网格化推进的方法,扩大筛查覆盖面,尽快阻断病毒传播。

继3月16-17日开展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后,对全市各个街镇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街镇采取差别化处置手势,实行分区分类筛查管控。在18-20日三天里,开展了部分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同时对非重点区域的人员开展了一次核酸筛查,累计筛查3000多万人次。通过对筛查出的阳性感染者进行分析,发现重点区域的阳性感染者检出率比非重点区域的要高,同时有点状区域性聚集现象。本市已对阳性感染者采取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分不同情形开展后续筛查

问:上海从3月16日开始已经先后完成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请问接下去还会继续筛查吗?封闭的小区是否会陆续解封?接下来还有什么举措?

答:通过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发现了一些阳性感染者,根据这些阳性感染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关系,分析了他们在人群当中的特征、发病时间上的特征以及区域上的特征。根据分析研判,继续坚持切块式、网格化原则,划定新一轮核酸筛查范围,按照“街镇-小区-楼栋”逐级开展后续的核酸筛查及管控工作。

根据16-20日这段时间的筛查情况,根据研判分不同情形开展后续筛查,对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街镇,及时开展流调排查,甄别出密接和次密接,同时对他所在的小区进行管控和排查,如该小区仍出现阳性感染者报告,继续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楼栋进行管控,其他楼栋解除管控。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复杂的街镇,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研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精准调配志愿服务力量

问:最近一段时间广大志愿者为了防疫风里来雨里去,非常辛苦。能否介绍一下,他们的工作中有哪些诉求和困难,对于志愿者服务工作,我们是怎么做的?

答:自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志愿者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之一。截至3月20日,全市各级文明办和志愿服务组织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共发布194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4.69万人,累计服务52.2万小时,人均服务11.13小时。广大志愿者不计个人得失、不畏病毒风险,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我市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社区志愿者从上午到晚上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一顿饭也没顾上吃;有的志愿者外面穿防护服,里面穿尿不湿,就为了节省时间、节省防护物资。在此,向连日来奋战在全市各防疫战线的志愿者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市面上志愿服务力量总体上基本满足需求、处于良性运行,但局部区域因筛查任务重、封控时间较长等原因,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诉求和困难,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部分区域、部分志愿服务岗位存在短期力量缺口,需要一定的增援,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岗位,比如核酸采样和检测;二是志愿者岗前培训的需求量大增;三是与志愿服务相关的保障物资出现一定程度的紧缺,保障工作需要再加强。对此,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抓紧抓细抓实工作,尽最大努力关心关爱志愿者。

一是进一步加大志愿者招募培训力度。用好新媒体和小区宣传栏等载体,公布“上海志愿者”网站和微信小程序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渠道,提升市民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和区域化党建优势,广泛发动市属区属机关企事业干部和社区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充实一线防疫力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志愿者岗前培训和专业培训,确保志愿者安全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二是进一步精准调配志愿服务力量。发挥“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强化资源供需对接和精准服务群众。加强核酸检测、心理疏导等专业岗位志愿者定向招募,加大市级统筹调配力度,把人员精准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保障更多专业志愿者下沉基层。指导各级志愿服务站点吸纳属地报名的志愿者,合理调配人力,科学设置岗位和工作强度,鼓励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

三是进一步做好志愿者保障激励工作。为志愿者配备必要防护措施,告知志愿者权利义务和激励保障措施。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已协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免费提供最高赔付50万元的“守护志愿者”特定保险。志愿者还可在线申领“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证书”。在物资保障上,及时回应基层诉求,把物资及时发放到一线志愿者手中。广泛宣传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暖心感人故事,让志愿者精神深入人心。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