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上海市民菜篮子,不允许绿叶菜成为“奢侈品”!这位崇明菜农拒绝了高价收购

3月23日晚上11点,倪林娟才开始吃上第一口晚饭。

作为上海市生活物资保障的重点企业之一——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这样的工作节奏,倪林娟和她的很多同事,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天了。

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从享农出发运往上海市区的蔬菜,从2月份的每天15吨,增加到了如今的每天30吨。在很多上海市民因为各种传言而开始担忧菜篮子问题、绿叶菜开始被戏称为“奢侈品”的时候,倪林娟和她的享农,以稳定的价格和翻了一番的供应量,切切实实地正在守护上海市民的菜篮子。

其实连日来,不时有各种商家找上门,想以略高的价格从享农购买蔬菜,再高价转卖出去,但,都被倪林娟回绝了。

“我们都知道上海正在打一场艰难的仗。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抗疫尽自己的努力,我们等于是这场防疫战的后勤兵吧。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能量做好稳价、保供工作。我们守护好上海市民的菜篮子,就是在守护上海这座城市了。”

▲倪林娟

有多难?订单翻番,工人却减半

上海享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位于崇明区向化镇,占地800亩,主要蔬菜种类有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十字花科类、水生类等五大类,是盒马、叮咚、卜蜂莲花、康品汇等生鲜超市的重要果蔬供应方,曾获得“上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称号。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市民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生鲜物资的需求激增,享农也收到了来自不同电商增加供应量的请求。“2月份,我们每天的蔬菜供应量是15吨左右;到了3月份,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变成了30吨——其实电商的需求量比这还要高,但30吨,基本已经是我们现有能力的天花板了。”

从15吨到30吨,涉及到种植、采摘、包装等多个环节的难题。首当其冲的困难就是,享农本身的产量有限,无法连续、稳定地消化全部新增订单,“巧妇乃为无米之炊”。

还有一个实际困难是,在3月份之前,享农发出的15吨蔬菜当中,有一部分是按要求包装好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供给超市、无需包装。但3月份之后,这30吨蔬菜主要供给盒马和叮咚两家电商,要求都是包装到位。不要说采摘,仅仅是包装环节的工作量,就是以前的两倍还多。

而更令倪林娟头疼的是,由于疫情关系,很多享农员工陆续被隔离在家。正常情况下,享农有260名员工,但现在能够正常上班的,只有110名左右。

▲享农打包车间

怎么破?菜农联合,工人加班加点

蔬菜种植是有周期的,怎么从15吨一下子增加到30吨?倪林娟借助享农在当地菜农当中极佳的声誉和号召力,发动起周边总共24个合作社、1086户农户,共同接下了这笔大单。

在这个过程中,不时有中间商找到享农,还开出了比电商收购价更高的价格,但都被倪林娟回绝了。

“我一直在跟我们的工人讲,我说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给自己赚钱,而是保障供应。我们在田里种出来的蔬菜,要以合理的价格卖到上海市民手上。只要大家把疫情这个难关挺过去了,后面留给我们的机会还多着呢。”

在解决了菜源难题之后,为了完成每天超额的包装工作,只要是能来上班的享农员工,无论原本是在地里干活儿的、做食堂的,还是做财务、做客服的,都主动请缨,纷纷穿起防护衣,进入打包车间,跟包装工人一起采摘、清洗、分拣、包装,加班加点,确保备货及时。疫情期间,享农也严格遵守测温、查码流程,车间定时消毒,保障员工健康和产品的安全卫生。

享农每天的运输量也在翻番。为此,倪林娟专门雇了一批货车连同司机,每天有12个车次、30余吨果蔬发往上海各地。司机在完成送货任务后,还要保证48小时一次核酸检测的要求。

这些天里,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对保供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员工们的热情和配合,都令倪林娟感动,也给了她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动力。

“我们承诺要保证蔬菜供应量,要保障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但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说了就能办到的。我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也需要这些员工、合作者在后面撑我。应该说,为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我们一起在努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