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健身”更容易受伤?运动前先测身体状态!这部纪录片还谈了6个健身的真相

每天饭后看直播,参与一场“云健身”,这是现在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刘畊宏创造了抖音涨粉的最高纪录,可能比成名作《彩虹天堂》更火,国内外的健身博主也应声而来。“人狠话不多”的帕梅拉,“时代的眼泪”的郑多燕,几代健身界顶流汇聚一堂;田径选手苏炳添,举重名将吕小军,奥运健将莅临指导。

不过,随着参加“云健身”的小伙伴越来越多,受伤的绝对数量也上升了,确诊的疾病包括“距腓前韧带拉伤”“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肌筋膜炎”“软组织损伤”等。换句话说,健身确实要量力而行,不然健身博主真的能“谋财害命”。

周到君今天要推荐的是一部BBC的纪录片《健身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这部纪录片堪称《锻炼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Exercise)的升级版,包含了很多关于运动的最新研究,包括如何在家测试自己的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测试视频片段

你的身体状况达标了吗?

居家锻炼,如何在没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知晓自身的身体状况?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学的教授托洛纳·保罗介绍了两项不需要专业设备,在家就能完成的身体状况测试,结果是较为精准的。

  • 第一项测试只需两个道具——一把椅子和一个秒表,看你需要多少时间在椅子上坐上坐下10次。速度越快,则力量越强,因为它关联的是你身上最大的肌肉群。

  • 第二项测试是踩台阶。无论是门前的台阶还是楼梯的台阶,任何台阶都可以。保持节奏,上上下下,3分钟后测试心率,心率越低,你的有氧指标越健康,心脏和肺部越强大。

做好测试了吗?来看看你是否达标吧,这和你的年龄和性别都有关系。

第一项测试,35岁以下男性10秒内10次,35岁以下女性12秒,35-55岁男性13秒,35-55岁女性15秒,55岁以上男性18秒,55岁以上女性19秒。

第二项测试,35岁以下男性105次/分钟,35以下女性110,35-55岁男性110,35-55岁女性115,55岁以上男性115,55岁以上女性120。

如果没达标的话,就要妥善考虑做什么运动了。

关于健身的6个真相

1.日行一万步不如快走三次

为什么要日行一万步?原来这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某家公司提出的口号!主持人Michael Mosley的意思是,那没事了,不是什么正经研究。

不过,实验还是要做的,这次还是让两组人做了对比测试。

  • 第一组人一天做三次快走,一次快走10分钟,走到有点喘,能说话,但是不能唱歌的程度。

  • 第二组人一天走一万步,但是三个人只有两个人达成了目标,他们为了做到这一点,把车停到很远的地方,把餐具一个一个放到洗碗机里,就是为了“凑步数”。

实验完成后看了他们的心率,快走时心率比日常提升了30%,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风险。对照组心率变化不大。

其实这件事也符合常识,在家里做家务也是可以达到一万步的,但是做家务这件事并不会让你变成运动健将。

2.这种运动一周只需五分钟

你以为一天半小时已经很快了吗?还有耗时更短的运动方式!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法)连续几年在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发布的全球健身趋势上排名前五,它的吸引力不可小觑。

这次不是对照实验,而是展示了有器械版和无器械版两种锻炼的方式。

  • 有器械版:一次40秒快速蹬动感单车,每周三次。折合下来一周只有两分钟。

  • 无器械版:一组5分钟的运动,先用小跑热身,再依次做开合跳、深蹲、冲刺跑、深蹲、开合跳各1分钟。一周一次即可。

骑车实验表明,参与测试的人有氧适能有11%的提高,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20%,肌肉里的糖原也被分解了一部分。在家做无器械的运动,效果也差不多。

但它也有它的问题,身体状况不佳的人不适合做HIIT,帕梅拉做的是HIIT,对不少人来说是“要命”的。另外,一直做HIIT会遇到平台期,更适合“运动小白”而不是“健身大牛”。

3.力量训练举重物效率更高

只有男性才喜欢举铁?这个想法已经落伍了。今天的女性也不仅要苗条,也要肌肉。

肌肉是很好的东西,它不止可以让你更有力量,还可以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但是在35岁以后,肌肉就不断衰退了,我们需要通过锻炼来稳住它。

那么怎么做力量训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个实验非常不反直觉——举大重量直到力竭为止,每周两次,相比举轻重量直到力竭为止,时间能缩短不少,但效果是一样的。

另外,举重不是锻炼肌肉的唯一方式,你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重量来锻炼,比如深蹲和俯卧撑

4.跑步对膝盖没有坏处

很多人担心跑步会伤膝盖,真的吗?伦敦圣玛丽大学学院的约翰·布鲁尔给主持人绑上了感应器,记录他走路和跑步时膝盖承受的压力,结论是在可承受范围内。同等距离下,跑步总共承受的压力还小些。

教授所以就说了,人生来就是要跑步的,是要捕猎的,那么肯定是可以跑步的。跑步产生的规律性压力,可以重复压缩释放软骨,这种运动对软骨有益。从概率上说,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得关节炎的几率更小

问题是,确实有很多人跑步伤了膝盖呀?那是因为你跑得太快,跑得太久……教授给出的建议是,从快步走开始,慢慢有节奏地跑步。

5.人真的会运动上瘾

运动有“嗑药”的快感?这个想法很危险啊。

西尔莎·奥苏利文教授发现,运动让你上瘾的原因可能不是多巴胺和内啡肽,而是内源性大麻素。你看下图中左边的内源性大麻素,和右边的大麻中的大麻醇,是不是非常相似?

在一群运动爱好者锻炼了一段时间后,他们血液中的内源性大麻素增加了30%,这可能是他们快乐的原因。运动爱好者之所以没有成为真正的“瘾君子”,是因为身体分泌的内源性大麻素不会过量。

另外教授猜测,这是我们的身体为了鼓励我们进行锻炼采取的奖励机制——说到这里,真觉得身体为我们操碎了心啊。

6.跳舞让你更聪明

最后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锻炼不仅是为了不生病,不仅是为了拥有力量,它还有可能让我们更聪明。

通过30分钟的舞蹈练习,感知、认知能力的时间预测任务、关注力、避免分心能力、工作记忆力的测试结果都有所提升,但变化最大的是工作记忆——这是我们处理当下任务所运用的记忆。这或许是因为舞蹈是复杂的运动,能够锻炼我们的认知功能。

千句万句归结成一句话——不喜欢运动的人类太多了,怎么做才能开始,又怎么做才能坚持呢?

兴趣和时间是缺一不可的。非要选一个的话,兴趣更是所有事的核心。

《健身的真相》

观看平台:哔哩哔哩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毛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