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志愿服务专家来自宝岛台湾,他和妻子在爱的小区搭起爱的“桥梁”

林士杰先生来自宝岛台湾,是上海浦东爱法新都小区的一位居民。他是一位具有几十年经验的资深社工专家,也是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师,1994年在校期间就开始投入公益服务,后开始从事志愿者体系建设和青少年服务,2015年开始,他来大陆做志愿者培训和交流工作,并被团中央聘任为中国志愿服务培训专家,是首批专家中唯一一位台湾同胞。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过去这60天时间里,自己和太太自告奋勇参与小区志愿者服务,为社区组建志愿者团队的故事。

爱法新都小区的爱心视频节目  

主动请缨,参与组建志愿者团队

我是林士杰,喜欢大家叫我绰号“大饼”,来自宝岛台湾。

2022年3月26日,我所在的爱法新都小区因为有确诊病例,开始了全小区封闭管理。一切行动听指挥,我与家人都做了全力配合的准备。

3月28日,浦东进入封控第一天,“大饼”我也自告奋勇报名志愿服务,想着尽点小力量,毕竟自己也是个“壮劳力”,做做“搬砖”工作还是可以的。因为小区实施封闭管理,所以居民不能到小区门口取物品,这关键的“最后100米”,是由志愿者们通过各种人力搬运,将物品送至一个个楼栋口,再让楼道志愿者代表通知邻居取件。虽是没啥技术含量的活,但解决了全体居民的大问题,这也是我很有成就感、很有意义的一天,也算是给自己提供了活动筋骨的机会。

林士杰做“搬砖”工作

3月29日,看到居委干部忙进忙出分身乏术的情况,我再次主动请缨,请求分担志愿者排班和工作协调的任务。所有进入小区门口的物品需要消杀、写明楼室号,再搬运递送到每个楼道。这些工作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需要更多人来接力服务。而协调大家的服务意愿并排出适当的班次,之前在小区里并没有经验可循,但那一刻开始,我们要从团体走向团队了。

我从小受到家庭教育陶冶,学生时期就大量参与志愿服务并担任骨干,大学毕业后开办数个社会组织推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2015年我来到大陆,希望能以自己的经验服务更多人,并有幸成为首批中国志愿服务培训专家中一员。这些年,我受邀至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个城市进行演讲培训或督导,我每年也到一线基层去贡献一己之力。

中国志愿服务培训专家聘书

面对建设团队、落实服务的任务,我心中似乎又再燃起志愿服务最纯粹的兴奋激情。此时,一个互相之间见过面、没开过会的“防疫志愿者”微信群建立起来了,大约有30位志愿者加入。

经过一天的尝试与磨合,志愿者排班服务模式稳定为每两小时一个班次。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更快上手﹑减少工作流程人为疏失,我写出了第一个版本的服务流程与注意事项﹑制订了群管理规则。面对这些原本陌生的邻居,我手动一个个加好友、打招呼,加深联系沟通征询意见。也有人不愿加我好友,但这不影响所有志愿者强大的服务热情。

群策群力、分门别类,解决不同人群需求

为了鼓励小区邻居及时提出需求,并且能让大家群策群力一起解决,我建立了“爱法互助群”。互助群很快就成为人数仅次于业主群的大群,并且真实有效地让邻居们互相帮助,解决了很多困难。例如,我们发现一位装修师傅待在小区内装修到一半的屋子里,因为封闭管控,所以无法离开小区回家;我们试着确认每个楼栋是否有不方便线上买菜的长辈与外籍友人。互助群的宗旨是,不管你是不是业主,只要此时在爱法,就是自己人,就可以助人与被助。几乎每天都有邻居提出的需求或疑问在互助群里得到协助与解决。事实上,我自己也不是业主,只是一位租客。

小区里的外籍友人也在做志愿者工作

核酸检测,是封闭期间小区内的一等一大事,我们既要完成检测任务,又要尽力确保全体居民的防疫安全。在居委授权下,我手绘地图、设计动线,安排各楼栋行动顺序、规划志愿者们的岗位与分工、制订“作战计划”。每次核酸检测服务完,我立即精进改良方案,计算如何满足志愿者人力,达到尽量节省居民从下楼排队到回程的时间,保证整体队伍衔接流畅不至于让医生等太久,现场队伍人员保持足够距离等要求。刚开始,难免遇到邻居情绪发泄,我愿去做一位和事佬,运用社工辅导技巧缓和紧张气氛。

林士杰手绘地图和设计动线

在多位团长的努力下,小区在封控的初期就得到了基本食品保障。我判断,除了食物,医药是最紧急而重要的需求。于是我立马成立“爱法处方药群”,并且召集了“配药志愿者小组”。九个人的任务包括:用药需求搜集,网络购药指引,购药信息渠道搜集,研究外出配药的时间、路径和做法,收取邻居医保卡,自驾前往医院为邻居们排队配药,回来再把药与卡送到每个需求者手上。幸得专业又热心的邻居盛医师主动亮身份加入志愿服务,他是整个小区的健康守护者。

志愿者为小区居民开展便民配药服务

小区1400人的饮食需求,使团购物资的消杀与递送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更何况小区里还有其他大量需求。幸好,小区的邻居们贡献与互助的风气非常好,志愿者队伍陆续扩张有150人之多。越来越细的分工包括门口物品出入管理服务、核酸检测服务、递送服务、楼道信息管理服务、配药服务等经常性服务。同时,我观察分析大家的需求,陆续推动母婴群、宠物群、车友群并邀请热心邻居担任群主,分门别类解决特定人群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小区志愿者队伍

提供精神食粮,创办“爱之都”电子刊物

生理需求得到保障之后,我思考,人的心理也需要得到精神食粮才行,于是携手太太糖糖唐玉琳创办“爱之都”电子刊物。每五到七天出一期刊物,目标是给予小区居民正能量来源,作善的信使。往小里说,邻居多了个茶余饭后的小刊物可以看看,挺有趣,有人上镜了,更是开心地转发讨论。往大里说,这是帮助群体和谐凝聚、大幅度降低矛盾的重要工作,也是全体爱法人的共同回忆。太太担任总编辑,组织了文字专长、摄影专长、后期专长的邻居组成爱之都编辑部。编辑部先后发行了六期电子刊物、一部广播剧、两部小视频。

“爱之都”电子刊物

太太她本人也是一位专业社工,封闭期间居家办公。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她指挥协调多位一线社工﹑解决服务辖区里的困难状况,她也大量参与小区志愿服务:担任“爱之都”总编辑、处方药群群主、自楼道信息传递员以及所有经常性服务的排班。最重要的是,她提醒和鞭策我把服务事务做得更细、更温暖。

找到Tony老师帮助理发,发起在线音乐会

林士杰在小区发起理发服务

小区封控管理一个月后,不少居民的头发都长了。于是我发起理发服务,建立理发群,邀请群主也就是爱法理发小屋店长小黎携手组织此事。目前,理发小屋共开展了七次服务,有八位理发老师(都是小区邻居担任志愿者)轮番参与。服务居民超过200人次,而且分文不收。当然,我自己也是受惠者。

志愿者为小区居民开展便民理发服务

参与理发服务的“Tony老师们”平均年龄65岁,他们都表示很开心能在被服务的同时也贡献一己之力,虽然站一个上午专心理发是件体力活﹑技术活,但心情上非常满足。受惠邻居的心情更是不在话下,理发小屋现场是最有人情味的小天地。

小区线上音乐会

母亲节前夕,我们策划了一个小区在线音乐会,由志愿者赵老师主持。每个人可以通过手机连上直播,在阳台挥动手机或手电筒,一起合唱多首歌曲,派出所民警也表示支持,这让我很感动。我挑了一首《明天会更好》,大家反复吟唱。此时,我脑中还响起那天大家合唱的歌声……

在疫情期间,感恩有机会能与身边的上海好邻居一起创造我们都深感自豪的“爱法经验”。小区党支部陆书记、邻居潘老师不间断地给予指导,居委干事李老师、孙老师默契合作,十多位各品项团长积极保障名胜。还有国际友人志愿队队长Jack尚杰老师(开头的视频就是他剪辑的),下沉小区的干部杨老师、王老师,所有的党员志愿者们,所有的青年志愿者小伙伴,还有小小志愿者们(年龄在4到15岁之间)的无私奉献,有太多的人名,请原谅我不能逐一备载,但会在心中永远铭记。

林士杰手写祝福语,为上海加油

也许有一天,大家会忘记自己曾被报道过;但小区里真挚的友情,每天温暖的问候交流,一人有需全体互助,肉眼可见的小区改善,这些都是我们真实的感受,也会是长久延续的小区文化。我将在解封后陆续推动更多小区公益互动项目,例如关注环境、健康、亲子教育等诸多方面。

祝愿爱法好邻居们身心安康,上海加油!

记者感言:

感谢译林出版社潘梦琦小姐的牵线搭桥,使我得以获悉有一位台湾同胞,他主动请缨在小区组织起志愿者团队的故事。我个人觉得,林士杰先生除了丰富的社工经验,他还有几条经验值得我们其他小区学习和借鉴:

1、发动群众。鼓励更多的小区的邻居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从原来的30人到现在的150多人,超过居民总数的10%,建立互助群,让邻居们互相帮助;2、细分需求。在满足食物供应问题之后,迅速建立了配药志愿者小组,解决配药问题,这个非常重要。分门别类解决特定人群的需求,建立起母婴群、宠物群、车友群,并邀请热心邻居担任群主;3、提供精神食粮。包括创办“爱之都”电子刊物,为小区居民提供正能量来源,发起在线音乐会,让居民参与其中,感受快乐。

“爱法经验”是林士杰先生、他的太太与许多上海好邻居一起创造的。在此,我们也愿这份爱长久流传,相伴一生。加油,爱法新都,加油,千千万万的上海小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