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布林肯的演讲:不带脏字骂人,喘着虚气贴金

拜登政府上台已一年有余,对华政策却从未做过系统性的阐述,问题出在哪里?是在核心议题台湾问题上应该保持模糊还是转而清晰这方面踌躇不定?还是在是否放弃对华合作转而全面竞争打压这一点上仍有阻力?总之,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大国双边关系,美国国务卿直到昨晚才发表对华政策演讲,这的确是有迟来的感觉。然而,这场演讲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气氛不温不火,内容也多为老调重弹,听者似乎不听也知道。但听还是要听一听的。

细听布林肯这场缺乏演讲风味的演讲,我们应当看到它的几个“维持”和几个“但是”。“维持”的部分虽是原样,但也是重要的官方声明,至少是冠冕堂皇地重申了美方的几个“不变”,比如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发展轨迹,不寻求反对中国,不寻求改造中国政治制度,不支持“台独”。这些我们可以对照去年11月拜登总统在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中对中方领导人的承诺,几乎完全重合。当然,听话听音,我们更要听他说的几个”但是“。

他说:但是,美国要“维护国际秩序”,“确保中国遵守规则”,“捍卫人类尊严和权利”,“重塑中国周边环境”,“再次证明民主能应对紧迫挑战”…… 这几个“但是”比起前面的冠冕堂皇更加冠冕堂皇。

何谓“维护国际秩序”,言下之意就是有人在挑战国际秩序;何谓要求“遵守规则”,言下之意有人在违反规则;何谓“捍卫人权”,言下之意有人在侵犯人权;何谓“重塑中国周边”,言下之意中国周边感受到了威胁;何谓“再次证明民主”,言下之意美式民主“宝刀未老”。通读这几个“但是”,我们会发现它实则是在不带脏字地骂人,并且喘着虚气往自己脸上贴金。

基于这样的对华认知和政策宣介,布林肯进一步提出了三项策略,这三项策略分别是国内投资、联合盟友和对华竞争。连起来就是,通过国内投资和盟友网络开展在“印太”地区与中国的竞争,等于是动用国内外的资源共同应对“挑战”。

这种话语看似是在践行所谓的中产阶级外交,看似是在兑现所谓的“美国归来”的承诺,但实质上还是在塑造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竞争意识和敌对意识。以中国为靶子,意图借此来统合美国社会的凝聚力,统合美国海外盟友与伙伴网络的“共同利益”,但根本上,还是在服务于美国的霸权利益与一己之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重塑中国周围的战略环境”这一句表述,这句话在现实中能找到不少相应的举措,最“新鲜出炉”的就是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拜登的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正在积极地将奥巴马时代“亚太再平衡”的“未竟事业”付诸“印太经济框架”的构想。商务部长雷蒙多与贸易代表戴琪等人也都曾直言,这个框架就是为了有效反制中国的影响力,为了给地区国家提供中国以外的选项,换言之,就是减少它们对中国的地缘经济依赖。

美国试图在亚太地区重新洗牌,让地区国家不仅在安全上而且在经济上也拥抱美国,可问题是,这个框架本身又能持续多久,会不会也像TPP一样随着白宫易主就沦为废纸一张?而地区国家目前也只看到拜登政府给它们画了一张“大饼”,却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因为一旦让利就会遭到美国国内的反对,而美国这个国家历来又是自私自利惯了的。为了孤立中国,它真的愿意向外“输血”吗?就算愿意,恐怕也没有那么多的“血”可输。

但是,这种趋势我们还是要正视。既然它都已经说出来了,可见对它而言,已是势在必行,我们也不得不迎接挑战。美国说要应对中国的挑战,中国实则并无意挑战它的地位;而中国现在不得不应对美国的挑战,因为美国已经从舆论到行动都在构筑这一现实。

布林肯的对华政策演讲尽管不温不火,但感觉不温不火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拿这场宣介和他的前任蓬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的演讲做了比较。相比之下,布林肯的涉华政策声明起码还是正常的,尽管心口不一,但意思还是清楚的。当然,清楚和正常不等于理性。当前,美国政界对华激烈的声音依然居上,对华理性的声音依然居下甚至失声。

衡量双边关系理性与否的标准在于对各自利益的影响,利益的影响不外乎双赢、双输或一输一赢。现阶段的美国恐怕还是在追求你输我赢。但是,布林肯的演讲隐约还是透露出了美国自认为单挑的能力有限,它倾向于搞联合。不打“新冷战”的意思是,不想搞出美苏冷战式的两大阵营,而是美国扛大旗,带领一众国家共同抵制和约束中国一家。

只不过美国本身的领导力大不如前,而地区国家对于遏制中国的目标也有相当大的抵触。中美之间的你输我赢将被证明是美方的错误预想。最终,美国还是得面对双赢或双输这两个选项,选择哪个?不言自明。

处理中美关系的理性还有一点就是底线思维,能否避免冲突,是双方一致的红线。在这方面,拜登总统近期又有些管不住嘴,说了惹火的话。过后,元老级的战略家基辛格在达沃斯论坛隔空喊话:别再拱火,再拱火就要烧身。由此再看布林肯此番演讲中重申的不支持“台独”,不改变“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虽然仍空出了外交文字游戏的空间,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点理性。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