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引力剧场”引爆浦东美术馆,作品可让人不断发问

“我是想做一件开放式的作品,不但能打卡,还能让大家不断地进入,有更深层的领悟。”蜚声世界的中国艺术家徐冰为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全新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徐冰:引力剧场”2022年8月12日起正式亮相。

展览现场

“徐冰:引力剧场”由陆家嘴集团出品,浦东美术馆主办。作品的视觉纵深度超过50米,数千个铝合金制造的“英文方块字”被固定在一个漩涡状的巨大钢丝结构之上,藉由引力作用,钢丝结构不断向下拉扯,触及地面,“英文方块字”也随之被不同程度的扭曲,而地面的镜面,又反转了整个作品,成为两个颠倒的空间,形成一个虫洞模型。

作品仰视

作品俯瞰

任何人走近“引力剧场”,都会被其特异的造型和时空穿越感所迷惑,面对无法直接阅读的“英文方块字”互相之间的趣味组合,产生一种巨大的“视错觉”。

人们站在作品下方,只能看到背面的文字,加之其在空间中的拉伸与交叠,使得文字无法辨识。而在地面的镜像空间中,反转的文字却得到了修正,但是身处其间的观众,却始终无法看到作品全貌。随着楼层升高,变形的文字在视角的改变中越来越趋于正常,到了展厅最高层,观众终于可以看到文字的正面,但却仍然无法完整地阅读。

站在三楼平视作品

地面镜像中的文字反而变得可辨识

四楼展厅可看到漩涡,但仍无法看清作品全貌

艺术家徐冰表示,这件作品从构思到最终完成,用了2年时间。作品的构思来自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理论,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思维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必然会产生盲点,语言会给人类带来认知上共同的扭曲倾向。

“引力剧场”通过必须转换识读的英文方块字加上拉扯扭曲的钢丝结构,提示人们看待文明进程中的文化纠缠:不同文化由于视角不同,存在差异与偏离,决定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永远是一种拉扯关系,它们此消彼长,而巨大的漩涡状,如同当今世界的状况,将所有人都牵扯其中。

作品局部

对于这样一件找不到“合理视角”的作品,不但是成年人打开固有思维模式重新审视世界的好机会,更是教孩子们不断发问的好机会,带孩子来看这样一件视觉感受奇特同时没有固定答案的作品时,可以诱导孩子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个漩涡还是虫洞?20多米高的作品是怎么搭建的?镜面里的字是反的,为什么反而变得可以阅读了?我学过英文,也学过方块字,但为什么这上面的“英文方块字”我一个也不认得?为什么从不同楼面看同一件作品,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艺术家徐冰(穿白衣者)在解读“引力剧场”

徐冰表示,艺术家所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让人一看就明白想要表达什么内涵,但艺术家不是用语言来表述,更多的阅读是需要观众自己来进行,好作品能让人不断地进入,不断发问,不断领悟。

围绕这件装置作品,还展出了相关的小型视觉装置、不同观看视角的分析图、作品纪录片以及视角游走于模型间的动画短片,这些将辅助观众对“引力剧场”的解读。

8月16日晚19点,浦东美术馆将开启官方抖音平台的首场直播,艺术家徐冰及嘉宾将现身浦东美术馆,为艺术爱好者直播导赏。

与“引力剧场”同步展出的徐冰大型个展“徐冰的语言”将延期至2022年11月13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