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十五年,王朔携新作王者归来!这一次,和以往的王朔很不一样

埋头十五年,王朔王者归来!

64岁的作家王朔带来新作《起初·纪年》,今日开启全网预售。

“多年来,我一直盼着哪天把这本小说写出来,我就踏实了。”王朔这部压卷之作,将中国当代小说推向新高度。

王朔首部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

王朔说,“我以往的作品多少都在写自己,可算作‘非虚构’;只有这部作品,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

《起初·纪年》是四卷本长篇小说《起初》中的一卷,本卷取材自汉武帝故事。

■《起初·纪年》 王朔著  新星出版社

王朔以大家熟知的历史为出发点,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安放其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讲述了从汉武帝亲政到去世为止五十多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时代的众多立体饱满的人物,李广、李陵、司马迁、苏武、张骞、司马相如、陈阿娇、卫青、霍去病、卫子夫等各自跌宕起伏又彼此交织的经历,构成了本书群星璀璨的故事之网。

在《<起初·纪年>自序》中,王朔写道,“本书取材于《资治通鉴》《汉书》《史记》所载汉武旧事。历史就是故事。历史景观自有其深远和无垠,一旦进入有特别大的身不由己,有些视角不容遮蔽,走着走着就在故事之外上千年。当我起大妄想准备上探、觊觎一下我国文明源头,就把自个搁这儿了。”

对于写作过程,王朔坦言,“令传说显影,神话还原,夸耀归于朴讷……太费劲了。”

一场大梦,有嬉笑怒骂,也有荡气回肠。情大于盛名。这是一代帝王的故事,但归根结底,是人的故事。

这一次,和以往的王朔很不一样

完成这部新作,可以说是王朔的一大心愿。

王朔自称,“多年来,我一直盼着哪天把这本小说写出来,我就踏实了。”

“可以放心去过自己的日子,到处转转,到异国他乡看看风景,像电影里那样一个人开车长途旅行去看望朋友,或素未谋面的亲人,吃一点没吃过的东西,每天躺着晒太阳,或开个酒吧。”

不过,让王朔自己也未料到的是,这一写就是十多年,“唉内喂,这一猛子扎出去,再抬头就是十啦年之后,恍范儿苍孙已然耳顺,电脑字从五号变成小三号,原计划四十万字变成小一百四十万。本书变成多卷本系列小说其中一卷。”

 一部用嘴而不是用手写的巨作

北京话、上海话、陕西话、英语、土耳其语、网络梗、自创方言、仿写先秦古歌……

王朔在这部新作中,亦庄亦谐,亦真亦幻,时而阳刚豪迈,时而阴柔缠绵,丰富到不可思议的奇妙文字,堪称一场文学的狂欢。

■王朔

王朔写道,“那什么”,北京方语读如“内”,亦从音改为“内什么”,诸如此类。还一些并无标准写法旧词儿,如隔壁写做“接壁儿”而读如“界别儿”,则两者并用。还一些熟词如老实巴交、烂七八糟则改为“老实芭蕉”“烂漆疤糟”什么的,变文以使其陌生化,兼收减少同词组过频出现之效。简言之,就是一些语言上的雕虫小,欲盖弥。

他说,“我找到现在这个故事,我的全部思想感情都能安放进去,这个结构特别合适,我把它投射到古代和远古以后反倒自由了。”

小说层次丰饶,可为幽默乐趣读它,也可为回味良多的故事读它;可以咂摸经得起细品的细节,也可以领悟何谓天地、何谓人。

他就像说了一场漫长的脱口秀

1958年出生的王朔,从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

后进入影视业,在《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影视剧中担任编剧。

王朔的作品曾风靡一时,影响了很多人。

■王朔

马未都说,王朔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影响过一代人。

戴锦华说,他用自己那种调侃帮助我们走过那个迷惘的时代,但背后其实是很深的痛。

余华说,我一直在想他究竟是怎样与时代如此紧密的,这是其他作家无法达到的。

双雪涛说,高中时读的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哭得一塌糊涂……我觉得他是一个天才型的作家。

2007年,王朔曾推出《我的千岁寒》,后来又推出了《致女儿书》《和我们的女儿谈谈话》。此后渐渐淡出。因此在时隔多年后,他的重新归来,让人十分期待。

作家止庵在读完王朔新作后说,我读《起初》,非常佩服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完美的表现力,惊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高超的结构与塑造人物的能力。过去我们常说,王朔难以被同代及后辈的作家所超越,现在王朔超越了他自己。这似乎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却也在情理之中——只有他肯下这么大功夫,只有他能有如此收获。 

史航说,王朔这本书真是又快乐又寂寞,他就像说了一场漫长的脱口秀,从头到尾却没有现场观众;但他又像立起了密密麻麻的无数面哈哈镜,每个人都可以梳头照镜子,找到和自己有关的印证,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一种掰手腕的乐趣。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