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苏步青诞辰120周年,《苏步青画传》在复旦首发,纪念展今日开幕

在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档案馆编撰的《苏步青画传》今天(9月23日)正式首发。

由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复旦大学档案馆联合举办的“苏步青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也于今日开展,以图文、视频资料等形式,向观众呈现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苏步青的非凡一生。

■ 复旦大学档案馆制作的短片《苏老的一天》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称苏步青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的,是德国数学家布拉施克。

苏步青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家,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苏步青就在仿射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以“仿射空间曲面论”为题,在《日本数学辑报》上连续发表12篇论文,对于一般的曲面正常点,发现一个极有意义的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被人们成为“苏锥面”。

1931年初,苏步青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应陈建功先生之约,苏步青到浙江大学任教,为国家培养人才。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苏步青来到复旦大学,先后撰写了《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现代微分几何概论》和《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

1956年,由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论”方面的突出贡献,苏步青荣获新中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

■ 苏步青的部分著作

“数学要有应用,应用数学要面向国民经济。”1972年,苏步青与学生忻元龙、华宣积来到江南造船厂,开展船体数学放样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经过师生多年合力研究,苏步青成功运用数学公式检验船鼻艏是否光顺,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1978年,复旦大学数学系“船体数学放样”等项目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苏步青将曲线的仿射不变量理论和几何外形设计结合起来,在国内催生了计算几何这一新的学科方向。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2003年8月,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决定设立“ICIAM苏步青奖”,这是第一个以我国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国际性数学大奖。同年11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设立“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成为我国数学界继华罗庚奖、陈省身奖的第三个数学大奖。

2019年11月,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将编号为297161的小行星,命名为“苏步青星”。

■ 苏步青星

“苏步青效应”备受赞誉

苏步青一生专心文教,耕耘杏坛长达70余年。

1952年调入复旦大学后,苏步青历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教务长、副校长、校长(1978年-1983年)。

苏步青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基础课的教学,由名师上基础课,严格考生制度,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质量有了充分保证,为复旦深厚的文理基础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制度基础。在他的倡导下,教学讨论班制度自1954年起扩展至全校,在校庆期间开展全校性的科学报告会制度,成为检验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优良传统,延续至今。

苏步青提倡教学与科研相长,让复旦大学数学系和数学研究所取得飞速发展,领先国内,人才济济。

他的学生中知名的数学家就有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等。“三代六院士”的接力传承,赓续着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培养学生,还要鼓励、帮助学生超过自己,真正做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被赞誉为“苏步青效应”。

■ 苏步青在授课

苏步青还始终对基础教育给予极大关注。“数训班”是苏步青培养数学人才的一大创举。1959年底,复旦大学数学系从上海各区县中学挑选出100名优秀高中生组成“数训班”,为数学研究所扩充力量,也为数学人才的培养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在退居二线后,苏步青仍多次为中学教师开办数学讲习所,更捐出奖金充实“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与国福路51号(陈望道旧居)相邻的61号楼,自1956年建成之后,苏步青在此居住近半个世纪。

2021年,重新修缮后的苏步青旧居成为“数坛宗师 爱国敬业”主题展示馆,作为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的一部分,于2021年7月对外开放。今年5月,苏步青旧居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无数后学在此追寻大师足迹,感悟先辈精神。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胡慧中 徐斌忠